嘉定派竹雕刻題材之研究


 


        嘉定派竹雕刻題材之研究內容分五單元來論述:


一、中國繪畫題材與藝術風格的影響。包含繪畫人物題


       材、花鳥題材、山水題材與留白與邊角風格的影響。


二、文學題材與藝術風格的影響。


三、版畫題材。


四、吉祥涵意題材。


五、金石學題材。


 


從多元題材與藝術風格來論述與分析嘉定派竹雕刻內涵。


 


一、中國繪畫題材與藝術風格的影響


       嘉定派竹雕刻在明與清前期,嘉定派竹雕刻名家像「嘉定三朱」、吳之璠、周顥等人,常自行設計稿樣,再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雕刻於竹面。中國傳統繪畫三大畫科: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常是竹人雕刻的裝飾題材。


       有關明嘉定三朱竹雕刻繪畫藝術風格,金元鈺(1807 前後)在《竹人錄》中記載如下:


朱氏擅名竹刻,比之山陰父子,雖羲獻自有分別,然源流一也。大抵花鳥規撫徐熙,寫意人物山水在馬夏之間。畫道以南宗為正法,刻竹則多崇尚北宗,蓋以刀代筆,惟簡老樸茂,逸趣橫生一派最易得神也。


 


       嘉定派竹雕刻在清周顥以前,盛行北宗繪畫藝術風格的雕刻題材,周顥開始流行南宗繪畫藝術風格的雕刻題材。清代後期雕刻裝飾題材,受南宗文人畫影響很深,竹雕刻圖面的藝術風格,常是文人書畫以刀代筆的展現。


       本單元中國繪畫題材與藝術風格的影響內容有:人物題材、花鳥題材、山水題材、留白與邊角風格等四大部份論述。


 


1、人物題材


   


       人物畫是以人物形像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年代較人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將人物個性描繪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雕刻人物的題材內容,大體分為道釋、仕女、肖像、風俗、歷史故事等題材。


   


        嘉定派雕刻人物道釋類題材代表性作品有:清吳之璠「竹雕劉海戲金蟾筆筒清」、清朱文友「竹雕和合蓮瓣圖筆筒」、清周顥「竹刻三僧圖筆筒」、清鄧渭「竹雕二仙渡江臂擱」、清時其吉「竹雕劉海戲蟾圖筆筒」、侯松音「竹雕〈瑤池歸宴〉筆筒」……等作品。


   


        仕女類題材代表性作品有:明朱稚征「雕竹窺簡圖筆筒」、明朱稚征「雕竹仕女圖筆筒」、明朱稚征「竹雕仕女筆筒」、明秦一爵「淺浮雕美女讀書圖筆筒」、明沈大生「竹雕庭院仕女圖筆筒」、清吳之璠「竹雕二喬圖筆筒」、清莊綬綸「竹雕仕女共讀圖香筒」……等作品。


   


       肖像類題材代表性作品有:金元鈺(1807 前後)在《竹人錄》中記載:「清張宏裕竹刻王有香肖像」……等作品。風俗類題材代表性作品有:清王易「竹雕滾馬圖筆筒」、吳之璠「雕竹牧馬圖筆筒」、清吳之璠「牧牛圖筆筒」、清嚴煜「竹雕三老玩月圖筆筒」、清楊謙「竹刻采芝圖臂擱」、馬國珍「竹雕採藥老人筆筒」、清王恒「竹雕隴上歸來圖筆筒」、清王恒「竹雕〈風雨歸舟〉筆筒」、清王恒「竹雕山村歸客圖筆筒」……等作品。


   


        歷史故事類有:明朱纓「竹雕歸去來辭圖筆筒」、明侯崤曾「竹雕竹林七賢筆筒」、清王幼芳「竹雕張騫乘槎圖臂擱」、清吳之璠「黃楊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清施天章「竹雕竹林七賢香筒」、清封穎谷「竹雕赤壁泛舟圖筆筒」、清時澄之「竹雕香山九老圖筆筒」、清徐裕基「竹雕太白醉吟圖筆筒」、清王玘「赤壁泛舟圖臂擱」、清馬國珍「竹雕蘭亭圖筆筒」……等作品。


  


       凡以人物為內容的槪稱人物題材,範圍很廣,從竹雕刻畫面的人物多寡,分為群像畫和肖像畫。前者以突出人物活動為主,後者以描繪人物形象的酷肖為主。二者表現的重點雖有不同,但都要求神形兼備,即不但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形體、服飾結構、比例、場景遠近等。而且要表現出人物的性格、氣質、和精神、神態等。人物的面部是描繪的重點,同時還要處理好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以求得人物及人物動作和整體佈局的和諧統一,以線條表現人物的神情。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