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件耀州窯青釉印花纏枝蓮紋碗(外徑17.8 底徑6.3 6.7公分)























第二件鈞窯天藍釉紫斑碗(外徑18 底徑6.3 8.4公分)






















第三件鈞窯灰青釉紫斑碗(外徑17.4 底徑6.1 7.1公分)























15-285.近來網拍購得的幾件中古瓷器收藏- 1.耀州窯青釉印花纏枝蓮紋碗2.鈞窯天藍釉紫斑碗3.鈞窯灰青釉紫斑碗 (101.3.16-18)



對於瓷器項目收藏,我向來專收清瓷及民初彩瓷,對此方面稍有心得。但對宋元以上中高古瓷器,並非不感興趣,而是環境所限制,因台灣地區博物館所藏相對缺乏,連遠觀機會都沒有,而中高古瓷器在台灣文物界更是冷門中的冷門,在現貨市場及藏家手中難得一見,能親自上手鑑賞機會都沒有。所以我對中高古陶瓷知識較缺乏,可說是連入門都還沒有。雖然沒收藏及實際鑑賞過,還是從瓷器書籍及網路搜尋,得到一些鑑定要點知識,但理論還是要與實務相配合,才能有成。



鑑定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中高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造型及釉色就可看出其破綻,可說是低級仿品。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而需借助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真偽。



另外瀏覽網拍賣場也常可看到這些中高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基本的造型就可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可能憑網路照片判斷新舊年代。



鑑定瓷器,要從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若拍攝技巧佳,則勉強能由釉面光澤來輔助判斷新舊,若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則可能老件;若是閃亮的賊光則應是近現代新仿製品;若霧霧失去光澤則可能是殺光過的近現代新仿製品。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高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我在網拍瀏覽到合意的古瓷,由器型、胎土、底足、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符合其時代特徵,再近一步分析釉面光澤是否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以上均能符合後,若要價高而無鑑賞期,則還是選擇放棄,因為如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若要價不高或低價起標,才能放手一搏。



收到後再依鑑定瓷器的特徵-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來詳加檢視判斷,均能符合原先所預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網路照片無法提供的釉面光澤及風化,三件釉面均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這是鑑定瓷器時辨別其新舊最重要的關鍵點。而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



第一、二件賣家是住北部的藏家, 一年前才在網拍開設賣場拍賣其藏品,曾向其議價購買兩件出土的高古玉器,經同好鑑賞普遍認為是到代古玉。後來中斷上拍,直到今年3月初才又開始上拍。此次其賣場以中國瓷器為主,以低價起標,標多少賣多少。


(101.3.4)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看到這兩件前一天晚上上拍,標題分別為---宋耀洲窯刻花牡丹紋碗及宋鈞窯大碗。由器型、底足胎土、紋飾及釉色似乎能符合其窯口特徵,再加上由釉面開片及光澤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判斷有可能老件,若要價不高,則值得一試,於是列入追蹤名單。在(101.3.13)下午結標前一刻前往下標,耀洲窯刻花牡丹紋碗與另二人競標,經27次出價後得標;鈞窯大碗則與另五人競標,經39次出價後得標。當晚匯款後第四天收到。



第一件耀州窯青釉印花纏枝蓮紋碗,外徑17.8 底徑6.3 6.7公分。


造型折沿口,深腹,小圈足。造型規整,修胎精細,胎薄體輕,胎質灰白,露胎為褐色火石紅,以指輕敲為清脆聲。釉青中閃黃,玻璃質強,釉面勻淨,細密光潤,散發出柔和光澤,釉面開滿大小不等,錯落有致無色紋片。碗內為印花技法,印纏枝花卉紋飾,線條流暢。由其造型及黃青釉色,纏枝花卉紋飾及胎土是有宋代耀州窯青釉風格。但礙於個人對耀州窯的無知,嚴重缺乏鑑定知識,竟無法判斷其真假?



第二件鈞窯天藍釉紫斑碗,外徑18 底徑6.3 8.4公分。


造型像斗笠狀,口微侈,深腹,小圈足。造型古樸,胎釉厚重,胎質較粗鬆,表面呈褐色,以指輕敲為清脆聲。天藍色釉有一人工紫斑,積釉肥厚,渾濁失透,多棕眼,釉泡,釉面開滿大小不等紋片,散發出柔和光澤。施釉不到底,圈足寬厚外撇,內外無釉,足內胎面留有尖狀痕跡。由胎質較粗鬆及圈足和人工紫斑特徵判斷較符合元代鈞窯風格,但礙於個人對鈞窯的無知,嚴重缺乏鑑定知識,無法判斷其真偽?




第三件鈞窯灰青釉紫斑碗,外徑17.4 底徑6.1 7.1公分。


(101.3.12)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看到這件在凌晨上拍,標題為---元鈞窯碗。此賣家是住北部的藏家, 去年才在網拍開設賣場斷斷續續拍賣其藏品,全賣場均為低價起標,標多少賣多少。其賣場多元化,各色各樣文物均有,有瓷器、玉器、銅器及雜項。看照片新舊雜陳,曾向其賣場競標購買過東西,收到後檢視並非其標題所標示年代,而是早期仿品,因得標價不高,未追究。此鈞窯碗由器型、底足胎土、釉色似乎能符合其窯口特徵,再加上由釉面光澤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判斷有可能老件,若競標價不高,則值得一試,於是列入追蹤名單。在(101.3.17)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下標,有另四人競標,經13次出價後得標,當晚匯款後第四天收到。


造型像斗笠狀,口微侈,深腹,小圈足。造型古樸,胎釉厚重,胎質較粗鬆,表面呈褐色,以指輕敲為沉悶聲。灰青色釉有一人工紫斑,積釉肥厚,渾濁失透,多棕眼,釉泡,釉面未開片,散發出柔和光澤。施釉不到底,圈足寬厚外撇,內外無釉,足內胎面留有尖狀痕跡。由胎質較粗鬆及圈足和人工紫斑特徵判斷較符合元代鈞窯風格,但礙於個人對鈞窯的無知,嚴重缺乏鑑定知識,無法判斷其真偽?



這三件古瓷器是近來在網拍賣場所看到合意的,以個人對中古瓷器淺薄的鑑定知識,按圖索驥判斷是否符合其時期瓷器特徵-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經過以上思維程序所購得。以上純屬個人淺見,尚請對中古瓷器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鈞窯瓷器鑒定


一、造型


要全面研究鈞窯瓷器,必須瞭解鈞窯所處的歷史環境。正如前文所述,鈞窯的興盛與宋徽宗密切相關,他的審美情趣愛好,直接反映在鈞窯瓷器的造型之中。如尊、匝等仿古代青銅器的造型,與宋徽宗好古之癖相關,洗子等文具則與他愛好書畫相關,而花盆等則是為點綴艮岳園林用的特定產品。


除此之外,宋鈞窯瓷器造型尚有碗、盤、瓶、盞托、枕等。尊、洗和花盆是鈞窯的主要產品,碗、盤的產量較少,而元代鈞窯系產品中,碗、盤則成為主要產品。


二、胎釉


宋鈞窯瓷器胎體厚重,顏色為淺灰或灰白色,因燒成溫度較高,故而胎體堅硬,敲擊時發出悅耳的金石之聲。元鈞胎體顏色多為黃白色,雖敲擊時也發金石之聲,但在感觀上給人一種粗鬆之感。


鈞窯瓷器釉色變化十分豐富,有灰藍、月白、青藍、玫瑰紫等多種顏色,其釉層凝厚,沒有耀眼的玻璃質感,類似今日的無光釉,給人以濃而不溢、豔而不跳之感。當代新仿鈞窯產品,無論仿得多麼完美,但那種含蓄的釉質感卻仿不出來,總給人一種生硬之感。這是因為新仿產品的釉料配方中的玻璃質料含量過高,且燒成工藝又未能達到宋鈞水準,故而僅能得貌似。


過去古玩商人中流行一句行話:鈞窯不帶紅,一輩子要受窮。說明當時鈞窯文物中,沒有紅斑者,價格遠遠低於帶紅斑的。其實評論鈞窯瓷器的價值,並不能單純以釉色定論,紅釉固然難燒,又是鈞窯首次大批生產,其斑斕的紅斑也確實令人賞心悅目。但沒有紅斑的,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月白釉出戟尊、月白釉匜等,雖沒有紅斑,但造型莊重,做工精細,仍不失為國寶級的文物。


三、銘文


鈞窯瓷器底刻有的數字銘文,並非所有鈞窯瓷器都有此銘文,這主要見於尊、盤、盆、奩和洗造型之上。其銘文為燒制以前刻上。據考古發現證明,數字為配套而刻,一號最大,十號最小。


此外,故宮中舊藏鈞窯瓷器還有刻宮殿使用銘文及乾隆御製詩的,多為清代宮廷工匠所刻。其銘文有養心殿”“長春書屋”“重華宮”“靜憩軒用”“瀛台”“涵元殿用”“明窗用”“漱芳齋用”“虛舟用”“金胎玉翠用”“建福宮”“凝輝堂用等。字體工整,刻工精美。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鈞窯枕,刻乾隆御製詩一首:汝州建青窯,珍學柴周式。柴已不可得,汝尚逢一二。是枕猶北宋,其


形肖如意。色具君子德,睟面映於背。髻墾雖不無,穆然以古貴。 今瓷設如茲,腳質在所棄。貴古而賤今,人情率若是。然斯亦有說,魯論示其義。大德不逾閑,小德可出入。色潤瑪瑙釉,像泯煙火氣。通靈旁孔透,怡神平底置。我自霄衣人,幾曾此安寐。詩後題乾隆丙申中秋御題。鈐印有二,為比德朗潤。是詩當為乾隆四十一年(1776)所作。此外,乾隆還於乾隆二十九年、四十一年、五十七年分別寫過詠鈞窯瓷器的七首詩。刻詩的均為宮廷工匠,屬大內高手,其字體剛健俊秀,後人實難模仿,這也是鑒定的要點。


四、鑒定要點


第一,首先分清宋鈞和元鈞。後者多見,但其價值與宋鈞相差甚遠。元鈞產地很多,河北、河南、山西、浙江、廣西等地都有生產,主要特徵是胎質粗鬆,釉色僵硬。浙江鐵店窯產品曾遠銷國外,1976年韓國木浦沉船出土鈞窯系瓷器,即為鐵店窯產品。造型有花盆、瓶等,其胎質為灰黑色,堅硬緻密,釉色多為月白和藍斑。胎體則較薄,釉質不如宋鈞厚重,地方特點十分明顯。


第二,其次要分清後仿之品。後仿宋鈞者,明代僅見宣德仿鈞盤、碗兩種,顏色均為玫瑰紅色,雖無款識,但造型為宣德典型器。故宮博物院收藏宣德仿鈞盤兩件,臺灣清玩雅集個人亦藏一件與故宮的完全一樣,米糊底,玫瑰紅色。至清代雍正、乾隆景德鎮窯所仿最佳,這些仿品都是唐英任督陶官時所仿,屬於官仿官,其製作精細,幾可亂真,如不仔細分辨,還真會魚目混珠。但仿品畢竟是仿品,與真物相比,還是有區別的。如故宮博物院陶瓷館曾展出清雍正仿鈞窯鼓釘洗一件,通高73釐米,其口徑235釐米。宋鈞窯鼓釘洗底刻號者,通高在92釐米~105釐米之間,口徑


則在235釐米~263釐米之間。底刻號者,其高為87釐米,口徑為225釐米。底刻號者,其高為68釐米,口徑為175釐米。可見仿品的高與口徑之比與真品是不相合的。


仿品造型與真品近似,但略有差異,真品口沿為方棱形,器足內斂。仿品口沿為唇口,器足外撇。弦紋和鼓釘紋仿品不如真品輪廓分明。若以刻號者為據,則仿品低於真品14釐米,若以刻號者為據,則仿品略高出真品近05釐米。


仿品和真品的最大區別在於釉色。宋真品釉色有標準的蚯蚓走泥紋,仿品釉色則無此特徵。蚯蚓走泥紋系因多次施釉,多層厚釉相疊,燒成過程中釉層開裂,相互滲透熔融所致。所有仿品在燒成時,均未掌握此工藝要點,故都不會有這種自然流淌滲透的蚯蚓走泥紋。包括近現代新仿鈞窯產品,儘管造型、釉色近似,但始終未掌握好施釉工藝的要點,故其釉色都不得神韻。這是鑒定後仿鈞窯瓷器最需仔細辨認的一點。


唐英所仿鈞窯瓷器雖系仿器,但仍然有較高的價值,況且傳世品也不是很多,又是官窯產品,至今仍是珍貴的文物。


近現代新仿鈞窯產品不少,尤其是最近10年,產量劇增,其中仿元鈞有比較成功的作品,碗、盤、爐都有,尤以碗最多,而仿宋鈞者,至今未見有仿得八成以上的成功者,主要是釉色,頂多也只達到元鈞的九成。讀者若想不上當,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到大博物館中,仔細觀賞宋鈞瓷器,尤其是釉色,只要熟記真品釉色,就會有一種識別真偽的直覺。後仿者釉中玻璃質過多,均有後期開片,而宋鈞很少有開片的。此外,釉面配方也有問題,這是要害問題,讀者只需觀其與真品的顏色對比,就可知道其敗筆之處了。




元代鈞窯瓷器



 鈞瓷從唐代興起,經過了兩宋時的鼎盛,進入元代後各地繼續生產。由於宋時宮廷對於鈞窯瓷器品質和數量的嚴格控制,致使仿鈞之風遍及全國,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窯系,至元末才趨於衰落。鈞窯系的形成使得鈞釉瓷器的製作範圍在元代更加擴大,如河南的鶴壁集、安陽、淇縣、浚縣、修武、寶豐、魯山、禹州市、臨汝、內鄉、新安、林縣等,河北的磁縣、曲陽等,山西的渾源、懷仁、臨汾等,這時的瓷器製作已經不如宋代鈞窯瓷精細。


  元代鈞窯器多施以天藍、灰青、月白色釉,並塗抹含銅釉藥,經高溫還原後呈現紅、藍、紫色的斑塊。由於鈞窯釉質肥厚失透,刻、劃、印花不易顯露,所以除了飾以彩色斑塊外,也常採用堆貼花為飾。


  元代鈞窯器的胎不如宋代細潤,特徵是胎質較粗松,呈色白、灰白、黃、紅、黑。積釉肥厚,渾濁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澤較差。施釉不到底,圈足寬厚外撇,內外無釉,足內胎面常留有尖狀痕跡。


  元鈞生產得最多的是碗、盤、碟、缽、盆、瓶、罐、香爐等,包括日常用餐、飲酒、飲茶、盛物、敬神、祭神、祭祖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使用。這一時期器物中以瓶和爐的造型最具特色,如玉壺春瓶、葫蘆式瓶、帶蓋式梅瓶及元代特有的連座大瓶等。從整體上看,元代鈞瓷造型突出的特點是,無論生活用具還是祭器都


  做得敦厚拙實,線條剛勁有力,構圖比較簡單。


  羅漢碗 元代鈞瓷中流行一種造型特別的碗,直口直壁,唇沿較薄,平底,圈足,這類碗規格不大,除口沿較薄之外,器壁和底均比較厚。直口深腹碗,比羅漢碗深,腹體成垂直形,平底,圈足。還有一些碗的形體比較小,口沿做成花口、菊瓣口形,腹壁略微外鼓,底很小,圈足,足心有一乳狀突起。


  盤 元鈞的盤形狀和大小規格很多,大型號的口略外侈,盤是直線形由上往下收束,平底,圈足,如菊瓣形折沿大盤。還有一些規格在10釐米左右,或幾釐米的坦腹平底小盤小碟,製作簡單但很實用。這些小盤小碟規格雖然小,但都是圈足,足心都有乳狀突起。盞托,元代鈞瓷中有一種盞托,盤體不太寬,緩慢向上彎曲,弧度很大,中央高起的托,呈弧形向上,比以往各個時代的盞托都高,盤下的圈足呈喇叭形向外撇出,比較突出之點是從口沿到底足是相通的。形體比較大,粗壯拙實。


  罐 規格大小不同,造型上的共同特點是直口,口徑比較寬,比較矮,肩和上腹圓鼓,中下腹收得比較急,底部比較小,圈足比較厚,切削不太整齊。一些較大的罐有一個相當大的荷葉形蓋。


  瓶 元代鈞瓷主要是成型容易的圓器,即碗、盤、盞類器物,瓶罐類琢器相對少得多。瓶類器物有玉壺春瓶、梅瓶和連座瓶等。玉壺春瓶侈口翻沿,唇沿較薄,細頸斜肩,下腹圓鼓,比較誇張,平底,圈足。梅瓶,盛酒之物,小口細頸,肩和上腹豐滿圓鼓,下腹修長,平底,淺圈足。梅瓶一般都有蓋,蓋呈鐘形,上安寶頂。葫蘆形瓶,分段製作,上端是一小形圓罐,下端也是一較大的罐,黏接成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