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帶褐皮白玉天鵝銜蓮花佩(冠飾-納言)-5.5 3.7 0.5公分











下載網路- 青玉雙鵝飾件-3.7 3.2公分 11








下載網路- 青玉雙鵝飾件長5.54.4公分 26





青玉,透雕。扁平狀玉飾,表現雙鵝交頸而息于水草叢中,神態親昵。此件玉飾與黑龍江省阿城市金齊國王墓出土男服皂羅垂腳襆頭上玉飾造型相似,功能也一樣,一邊大孔為穿系垂腳帶,一邊釘皂羅綴帶。





15-284.一件金帶褐皮白玉天鵝銜蓮花佩(冠飾-納言)的收藏(101.3.17)


此次的賣家李先生,原是古玉資深藏家,十幾年來就是玉市常客,常在玉市見到其身影,不過雖常見面,只是點頭之交,並沒有深交。兩年前他從電信局科長職務退休,開始其玉市擺攤玩票性質。剛開始至去年每週六上午我到其攤位,他還未擺設完玉件,就聚了很多同好及同業在其攤位周邊看貨。由於目前文物市場白玉價位高漲,而他從20幾年前就開始收藏古玉小品,當時進價相對較低,所以有不少同業當場跟他買進有價差利潤的生意貨。其所展示以古玉小品為主,有玉佩及玉印等,不過等級大部分是屬中下,偶爾有中上等級,只買過幾件古玉小品,未曾見過較精等級古玉。他為人隨和有禮貌,開價實在,能打九折已是極限。這兩年多以來,每週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曾私下詢問過其收藏近20年,手上應有等級較高古玉,他並未否認,還表示總要留下幾件自己把玩吧!現在景氣差,等級高是賣不出好的價位,而且目前剛退休並不缺錢。



這件白玉天鵝銜蓮花佩在去年底就見過,當時看雕工簡潔,玉質溫潤,皮殼包漿濃厚,曾留下印象。當時依雕工簡單判斷最少為明大粗的明代,若依眼睛為小圓凹點眼,有可能上看宋的動物眼睛風格,羽翼為平行陰線則有遼金風格,但其確切年代因未見過類似形制,而毫無保握。曾詢問過價位,覺得並不像往常和藹可親。若為明代,因屬片狀,且厚度較薄,價位嫌高些,因此未曾考慮下手。後來曾先後多次藉機向熟識的業者同好推薦,不過都未獲對方青睞,最多看看就放下,從未見有詢問價位的。到上週在網路搜尋宋遼金玉圖片時,意外見到兩件大陸博物館藏的青玉雙鵝飾件,其斷代為金,看其風格相當類似,眼睛為點凹細孔,羽翼為平行陰線。



等到(101.3.17)週六玉市文物之旅到他攤位,跟平日一樣約八點多來到其攤位,與往常不同竟又連續插頭香,還沒有其他業者在攤位看貨,判斷這些業者可能每次提早到,但最後均無所獲摃龜而回,再也提不起勁一大早來尋寶吧!他習慣每週會拿幾件舊藏加以補貨,看他才把裝玉器的盒子擺在桌面,還未逐一擺放玉件。於是問今天新帶來的有那些?他從一餅乾盒把這批幾件剛帶來新貨逐一一件件拿出給我看。迅速大致瀏覽一遍,並未見合意玉件,因時間還早,其他業者大部分還未來擺攤,於是依慣例,從那整堆他之前帶來過的玉器中,逐一打開透明塑膠保護袋,協助其把玉件擺放在攤位上。趁機看此件是否帶來?還好此件還在未被買走,詳加檢視,判斷應該是相同的金代風格。詢問其年代,他表示最少為明大粗,再度詢價,所開價位跟以前一樣,並未調降。我說這件玉佩,從去年底到現在已幾個月,都未被行家買走,問題只有兩種:第一種是買錯了,也就是買到新仿品;第二種東西年代是對的,但比行情算買貴了。您這件玉佩應為開門老件無疑,問題就在買貴了,這件玉質溫潤雖算不錯,但是薄片狀,且雕工太簡單,不符合現在大陸玩玉主流-清代料好工細。一般業者若此開價仍乏人問津,則會調降以利釋出。我已好幾個月未曾跟您捧場,這件若開價打7折我就收下。他表示這件為十幾年前所收藏,當時喜歡就買下,未考慮是否買貴,可能現在買家口味還未到這種中古玉。您要就以開價打8折的成本價讓您收藏,至於打7折已虧本,這件玉佩不是不對,而且也不缺錢,不需要賠錢賣。我說大家都是老朋友,知道您開價實在,平日能打九折已是極限,相信此次開價打8折已是成本,但賣家不可能每件都買對都賺錢,這件就加一些75折,他表示下不為例,這件就賠錢讓給您收藏。


回來後再上手,逐項詳細加以檢視:


一、首先判斷其玉種: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再看玉色荔枝白帶褐皮,玉質溫潤,應為和闐籽料材質。


二、看造型及雕工:


5.5 3.7 0.5公分。造型古樸,雕工簡潔生動傳神,有把天鵝的溫馴神韻表現出來。此造型與上週在網路搜尋宋遼金玉圖片時,所意外見到兩件大陸博物館藏的金青玉雙鵝飾件圖片比對,看其風格相當類似,小圓凹點眼,羽翼為平行陰線,都是銜蓮花,不同的是單鵝及雙鵝。


三、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玉佩紋飾陰刻線條,線條邊緣光滑,其曲線是由短線條連成,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非以電動快速工具製作新品。


四、檢視皮殼及包漿:


以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若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檢視此件玉佩有製作拋光凹凸高低的老件皮殼,沒有新製品的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有自然風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表面上老件應有的使用後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且皮殼包漿濃厚,應是有相當年代的老件玉雕。


五、由玉的顏色: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宋代中古玉一般為出土會有入沁痕跡。


此件玉色白中帶黃,表面有些微黃沁痕跡。



整體評估:


此金帶褐皮白玉天鵝銜蓮花佩,玉色荔枝白帶褐皮,玉質溫潤,為和闐籽料材質。看雕工簡潔古樸生動傳神,有金代風格,皮殼包漿濃厚,表面有些微黃沁痕跡,應為金到代古玉。



後來查古玉相關書籍,在”中國隋唐至清玉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一書其中一篇”黑龍江地區金代玉器研究”論文,收錄兩對玉天鵝圖案相當類似,其斷代為金代。一對哈爾濱市新香坊金墓出土,兩件單面雕刻,底長3.82.60.5公分。另一對黑龍江阿城市巨源鄉金代齊國王墓出土,兩件單面雕刻,底長550.5公分。


在”中國隋唐至清玉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一書其中另一篇”兩宋遼金玉器比較研究”論文,在冠飾、巾飾項目中指出,黑龍江阿城市巨源鄉金代齊國王墓男服皂羅垂腳幞頭,背面兩側各有隻白玉天鵝銜蓮花佩,這是迄今保持原來佩帶位置最清晰的例證。黑龍江省阿城市金代齊國王墓出土1"鵝銜蓮花紋青玉飾",當時出土時此佩飾是在一件男式青色素羅垂腳襆頭上,這件襆頭呈半圓形,正中由左至右釘一寬頻,前額正面釘綴成半圓三角形。在襆頭邊沿左右兩側偏後處各佩1件鏤雕鵝銜蓮花紋青玉飾,一條青色羅帶與玉飾纏繞相連結後,向後垂下成垂腳。 根據以上出土的同類玉飾印證,此種玉飾系金代帽飾上的裝飾物。此玉佩為冠飾-“納言



後來上網找黑龍江阿城市巨源鄉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相關資料。找到一篇金-齊國王墓出土服飾介紹-轉載自大明衣冠論壇,以及納言佩飾相關資料。




























那些所謂的“納言”佩飾


金代的玉器在我國出土和傳世比較少,以小件居多,在一些金代貴族墓葬中,常常出現成對的花鳥玉佩飾,這些佩飾典雅、秀麗,多以練鵲、天鵝、鶴、荷花等花鳥為題材,造型構思巧妙,輔以單面透雕或雙面鏤雕,用陰刻的劃線紋表現鳥的羽毛、眼、嘴及花的花瓣、花葉,那生動逼真的藝術表現形式,質樸的藝術思想,猶如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心怡!



最初,這種成對出現的金代花鳥玉佩飾,因其雕琢技藝,承襲了宋代花鳥藝術,人們喜歡以它們的題材內容來稱呼這些玉佩飾為花鳥佩飾,不以為它有什麼特別,認為它是宋代花鳥玉雕藝術在金代的繼承和延伸,在講述古代玉器發展史的時候,也往往將他們列入宋代玉雕之中,這或許是我國傳統的大漢族主義思想在作怪的原因吧,金朝的建立者是女真族是少數民族之一嘛!而且,最初人們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意義和作用的佩飾,金齊國王墓的發掘和出土的文物,讓人們對這些金代的花鳥佩飾有了全新的認識!



1988年,黑龍江省阿城市巨源鄉出土了金齊國王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的絲織服飾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金代貴族服飾,其中男墓主人身著817件,女墓主人身著916件,男女墓主人都戴有冠帽,保存極為完好,男冠帽稱“皂羅垂腳蹼頭”,女冠帽稱“花珠冠”,均飾有玉佩飾,皂羅垂腳蹼頭上的玉佩飾為一對白玉天鵝啣蓮花佩飾,各釘綴於蹼頭後下緣部左右兩側,紋理清晰,高4.47,胸尾3.96,厚約0.7釐米,圓雕天鵝浮於水面,雙翅羽端略露出體外,天鵝曲頸昂首,口銜蓮梗,蓮花反伸於頸後,胸下鏤孔釘皂羅綴帶,尾下孔穿系垂腳帶;花珠冠後的玉佩飾為白玉碾造的雙練鵲,二鳥喙緣相對銜荷花蓓蕾,通體橫徑6.54,縱徑5.71,厚 0.47釐米。練鵲亦名綬帶鳥,因綬與壽諧音,所以其寓意為長壽、仁愛。黑龍江省阿城市金代齊國王墓的發掘者之一、《金代服飾》的著者趙評春先生依據《金史輿服志》的記載,將這種花鳥玉佩飾考訂為“納言”,是為冠飾。



納言之飾,始於漢代,唐宋因之。《後漢書·服》載:“巾,合後施收,尚書巾幘,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又《宋史·輿服志》載:所謂施收者,即納言;其定制為“其分三寸”。納言,原是職官之名,始見於《書·堯典》,職責是宣達帝命。隋代避隋文帝之父楊忠謙名之諱,凡中字皆不用,故用此名以代帝侍中;唐初尚沿用,後仍改侍中。從字面看,“納言”寓有居高位而廣納群言、廣征賢論之義,是統治者自律和自我標榜的一種辭語;用“納言”為佩飾,並且綴於冠頂之後,則是這種辭語的禮制化和形象化。《金史輿服志》載:“皇后冠服,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羅表、青絹襯金紅羅托裡,用九龍、四鳳,前面大龍銜穗球一朵,前後有花株各十有二,及鸂鶒、孔雀、雲鶴、王母仙人隊、浮動插瓣等,後有納言,上有金蟬鑻金兩博鬢,以上並用鋪翠滴粉縷金裝珍珠結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鈿窠,後有金鈿窠二,穿紅羅鋪金款幔帶一。”文獻記載,“納言”之飾不僅後妃獨用,《宋史·輿服志四》載,“朝服:一曰進賢冠,……進賢冠以漆布為之,上縷紙為額花,金塗銀銅飾,後有納言。”看來,這種納言不光飾於後妃的冠頂,也綴于王公和朝官們的“峨冠”之上。《金史輿服志》載:“冕制。天板長一尺六寸,廣八寸,前高八寸五分,後高九寸五分,身圍一尺八寸三分,並納言……。”



縱觀目前發現的金代貴族墓葬,出土的“納言”,除了金齊國王墓出土的兩件之外,還有不少呢!



1、玉雕綬帶鳥 哈爾濱新香坊墓地出土,現藏於黑龍江省博物館,一對2件,形制相同,長7、寬38釐米,岫岩玉,青中略帶橘黃,雙面透雕,呈三角形,以陰刻線紋勾勒鳥的羽毛,頭頂的羽毛為捲曲狀,鳥眼為三角形,嘴銜花蕾,長尾向後伸展呈波浪形曲線,頭尾相對,與荷花、荷葉相映成一體。



2、玉雕天鵝 哈爾濱新香坊墓地出土,現藏於黑龍江省博物館,一對2件,形制相同,長4、高36釐米,玉質有些風化,呈牙骨色,單面透雕,呈抹圓三角形,天鵝細長頸,在波浪、荷葉與含苞待放的花蕾間俯臥,陰刻劃線紋表現天鵝的羽毛、嘴、眼及花蕾花葉。



3、雙鶴銜靈芝紋佩 6釐米,寬8.2釐米,厚0.6釐米,1974年房山長溝峪金代石槨墓出土,首都博物館藏,青白玉質,細潤無暇。體扁,略作橢圓形,以鏤刻加陰刻線紋製成一對飛鶴。鶴口銜靈芝草,嘴尖相對,兩腿合併交叉,比翼齊飛,作對稱狀。飾件正中頂部有鏤空的穿孔,背面光素留有琢磨痕。鶴為吉祥飛禽,以鶴為題材的玉器在金代少見。這件玉佩造型簡潔明快,雕琢生動有力,是金墓出土玉器中的珍品。其造型與齊國王墓出土的白玉銜花蕾練鵲如出一轍!



4、白玉荷花佩飾 1912年長春市石碑嶺金完顏婁室墓地出土,現藏於旅順市博物館,長4.3釐米,寬4釐米,厚0.6釐米,重20克,一對,近似正方形,大小形狀相同。和闐白玉製成,以鏤雕和陰線刻相結合的技法,雕刻出盛開的荷花、含苞欲放的花蕾,舒展的荷葉、捲曲的莖蔓及蓮子,寓動於靜,給人以生機勃勃、充滿朝氣之感;以細陰線刻劃花葉的細部,蓮花及蓮子邊緣以斜切刀法表現,增加了立體效果。背面扁平,四角分別有四對穿孔,以利繩帶的穿系。



5、雙鹿紋玉佩 黑龍江省綏濱縣奧裡米古城金墓出土,現藏於黑龍江省博物館,底長3.9、高3.5、厚0.4釐米,和闐白玉單面雕刻。中間是兩隻鹿,前者小而無角,當為雌性,正回頭凝望。後者大並有多叉角,是雄性。鹿的上方為一隻大雁正展翅飛翔,兩側粗大的樹幹向上延伸交叉,於底部的波浪紋飾共同形成上尖下漫圓的三角形,背面扁平。應為一對,但現僅存一個。



6、玉鳥 北京市大房山金陵出土,三件,白玉雕刻的綬帶鳥。長7釐米。玉佩整體為透雕,鳥眼小圓形,頭向後伸,嘴與呈波浪形的長尾相連,翅膀和羽毛採用淺浮雕的技法,凹凸有致,栩栩如生。(原作者認為其為長尾鳳鳥,在此依據相關資料,將其定為綬帶鳥)



7、青玉龜巢荷葉佩(一對)高7釐米,寬10釐米。1980年豐台區王佐公社烏古論窩論墓出土,首都博物館藏。青玉質,玉質細膩溫潤。佩成對,為同一塊玉料剖成兩塊制城,兩片相疊的荷葉上各有一隻相同爬行的小龜,龜甲上陰線刻有六角形北甲紋,荷葉周圍環繞茨菰葉等水草枝葉。北面以簡潔的刀工雕出枝梗。《宋書·符瑞志》載“靈龜者、神龜也。王者德澤湛清,漁獵山川從村則出,五色色鮮明,三百歲游于蕖葉之上,三千歲常游于卷耳之上。”可見其為符瑞之玉。



這多種題材、風格各異的納言讓我們對這些金代玉佩飾有了許多理性的認識,依據金齊國王墓完整的冠帽實物,不難看出,綬帶鳥、鶴等寓意長壽、仁愛的鳥類題材納言,其鳥往往成對出現或二隻鳥相連於一體,一般用於皇后或王妃的花珠冠後;天鵝、荷花、鹿、龜等寓意人的品質高潔、德、祿、壽兼具的題材的納言一般用於王公貴族的冠冕之後,用以表示“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的真實作用,女真族是我國東北的少數民族,白山黑水養育了他們淳樸的性格,他們喜好漁獵,喜歡與他們的生活相關的動物、植物,同時他們在入主中原後對傳統的漢文化接受的很自然,成雙成對的鳥、魚、獸寓意夫妻相伴永不分離,女真人把這些思想融入他們喜愛的動植物中,體現于玉佩飾之上,佩戴於身體的重要位置,反映著深刻的“從諫納言”思想,這是多麼的令人心動啊!我們常說的民族融合,在800多年前的宋金對峙時期,在這小小的“納言”上就悄悄地進行著!



關於納言的造型和質地,大概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區別、有所演變,並且有多種嚴格的規定。《宋史·輿服志》記載宋仁宗時,“造冠冕,減珍華”,以“納言元()用玉制,今用青羅畫出龍鱗錦”。但是,至今為止,還沒有考古發現其他朝代的納言呢!這或許更加突出了金代納言的獨特之處吧,使我們在中國的玉器文化中,獨獨不忘金代的花鳥玉佩冠飾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納言!



---以上資料由網路下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