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紋嵌飾(5.3公分 5.6公分 1.2公分)















下載網路-白玉蝠鹿鶴紋嵌飾-北京保利2011.10.23成交價¥34,500






下載網路-元玉鶴鹿同春-8.5cm 7.2cm-清宮舊藏







下載網路-遼或金玉鏤雕雄鹿帶飾-4.7cm 6.5cm 2.1cm







下載網路-白玉鏤雕鶴鹿同春珮-8.5cm


佳士得(香港)2010-05-31估價138,150165,780



下載網路-宋玉鏤雕鹿鶴牌飾







下載網路-宋代白玉雙兔嵌件-廣州市文物總店






下載網路- 青白玉鏤雕雙兔望月帶飾-6cm







15-314.一件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紋嵌飾的收藏 (101.8.13)



賣家為北部藏家,自稱為上班族,喜歡玩玉、奇木,收藏普洱茶、 台茶、甕,偶爾幫長輩上網拍賣高價藝術品。賣場以玉石為主,所拍玉件多數為雕工差玉質不佳的仿高古玉器,其經營形態為以直接購買價定出要賣售價,所定起標價較低。觀察其評價有40幾個正評,沒有任何負評,算是有信用的賣家。



(101.8.12)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白玉珍玩項目中,搜尋到其賣場在昨天晚上上架這件標題-遼金腰帶秋山紋玉配件,由照片看為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秋山圖,器形為長方帶倭角,以多層次鏤雕一隻鶴鳥回首與地上的一頭鹿對視,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有一靈芝仙草,柞樹枝葉纏繞交錯。器由柞樹、山石、鹿鶴組成秋山題材。秋山題材玉雕盛行於金、元。這一題材的玉器被後人稱作為秋山玉



此玉飾題材紋飾雖然盛行於金、元時期,其多層次玉鏤雕也為金、元技法,但在民國早期及近代有大量鏤雕玉件仿造。其年代是否遼代到代則存疑?此玉飾背部為平面,若為帶飾,其背面四個角落並沒有傳統帶飾常有的鼻穿孔;若是嵌飾雖無鼻穿孔,但背面會向內挖空,所以判斷有可能早期所仿。其起標價要價並不算高,因此列入追蹤名單。



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未拍攝雕刻陰刻線條及皮殼等重點部位放大照片,無從判斷此玉飾之年代是否到遼元?或者民國早期及近代所仿製。因其起標價定得不算高,若是和闐玉材質,起標價就值得購買。其文字說明背後左上角有小塊天殘,因所拍攝照片不是很清楚。


於是就提問---您好!請問是和闐玉不入刀?天殘是指先天玉缺料還是後天磕損?能否補拍其局部特寫放大照片供參考?謝謝!


當日中午賣家回覆---你好!應是和闐玉,不入刀。我稱天殘是指我接手時就已磕損,應非先天玉料缺陷。最後一張圖玉下角有特寫,請參考。謝謝!


再度提問---您好!感謝回覆。既然有後天磕損瑕疵,能否起標價8折含運割愛結緣?謝謝!


次日8/13上午獲得賣家同意回覆,下標下午結標匯款後第三日就收到,詳細加以檢視。


首先判斷其玉種:


1.上手後手頭又有重量感,表示密度較大。


2.再以美工刀在背面死角試劃,不入刀,表示硬度夠。


3.觀看玉佩表面為溫潤柔和的寶光,不是青海玉或俄玉,其經加工拋光完成後上蠟具有賊光,經盤玩反而帶澀,有久盤不潤情況。


4.青海玉過於通透,但密度小手頭較輕,硬度較低會入刀,久盤不潤。此件玉質溫潤,應為新疆和闐玉山料材質。


接著再詳加檢視,判斷新舊及年代:


.造型及紋飾:


此件器形為長方帶倭角,高5.3公分 5.6公分 1.2公分。以多層次鏤雕一隻鶴鳥回首與地上的一頭雄鹿對視,間綴柞樹枝葉、靈芝草等吉祥樹草,雕工生動流暢。器由柞樹、山石、鹿鶴組成秋山題材。


秋山題材玉雕盛行於金、元。用立體鏤雕琢刻製成,畫面反映了鶴鹿在林中溪邊悠然自得的情景。這一題材的玉器被後人稱作為秋山玉


鹿鶴同春,又叫六合同春。鹿與陸同音,鶴與合諧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東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古人稱鹿為仙獸,神話故事中有壽星騎梅花鹿;鹿祿同音,並成為當時常用的吉祥圖案之一。而鹿與鶴均為長壽動物,故此為極盡吉祥之圖案,並有福祿壽之含意,其含義是長命和官祿齊行並進之意,亦有富貴長壽之說。在宋元乃至明清藝術品所常見主題,多見於玉插屏及玉牌子。鹿鶴同春玉飾到明中晚期及清代,此時鹿紋與前期不同,鹿角以如意雲頭代替遼、金時代的珍珠盤角,和明代的枯枝角;短吻、細長頸、腳細短,鹿身肥壯並飾有字紋,雖亦仿遼金時代玉器之多層次鏤雕,但構圖與神韻均不及遼、金時代玉器中的鹿、鶴紋寫實生動。


此件玉飾所雕紋飾所雕柞樹為遼金元常見,構圖也較像遼金元風格,不像明中至清風格。其雕工也是遼金元時代玉器之多層次鏤雕。


.由工具痕跡:


1.以放大鏡檢視其鏤雕斷面痕跡:


古法鏤空雕均先以鑽桿將粗胚在線條交會處穿透對鑽很多孔,然後以線鋸拉絲透雕輪廓線條,會有明顯拉絲痕跡,細節不會拋光,其拉絲痕跡為在鏤雕斷面上,會留下許多拉絲平行線,斷面不會平整。


近代所製用電鑽,只見鑽孔痕跡不見拉絲痕跡,有時會有明顯鋸齒狀,這是鑽孔磨掉一半所形成,鏤雕斷面上因以電動鑽頭打磨,所以較平滑有螺旋痕,沒有拉絲平行線痕跡。


檢視此件符合以上特徵。在鏤空角落有鑽孔螺旋痕跡,鏤空線條斷面上拉絲痕跡,留下許多拉絲平行線,斷面不平整。


2.以放大鏡檢視其陰線雕痕: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俐落,線條邊緣光滑,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由皮殼包漿:


放大鏡觀察其表面,老件表面有有製作拋光後自然凹凸高低的皮殼,及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


近現代製品拋光是過於平整明亮的賊光,只有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表面有製作拋光後自然凹凸高低的皮殼,及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但使用留下深淺不規則的磨損痕跡不是非常明顯。


.沁色質變: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若為遼金元年代,則較為可能出土,應多少有入沁痕跡。此件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紋嵌飾,整體帶黃沁歲月痕跡,在背面右下角有褐黃色腐蝕痕跡,是本身材質所帶,或是入土沁蝕造成,無法分辨。至於左上角凹陷賣家認為是後天磕損所造成,以放大鏡檢視凹陷表面皮殼一致,其倭角紋飾亦完整,應屬礦缺。


.看背面工法:


宋遼金元明鏤雕製品,有佩飾及帶飾及嵌飾三種。若佩飾應雕雙面工;若帶飾一般有邊框,背部為平面,四周會有鼻穿孔,供繫在皮革帶上;若是嵌飾一般沒有邊框,雖無鼻穿孔,但背面會向內挖空。曾檢視一些不開門鏤雕玉件,這類均為背部是平面,且四周沒有鼻穿孔。其中有邊框背部為平面,其形制應為帶飾,卻沒有雕鼻穿孔;另一種沒有邊框,也沒有雕鼻穿孔,其形制應為嵌飾,但背面為平面,沒有向內挖空。這些都要存疑?後仿者可能只看到圖錄上玉件的正面圖片加以仿製,沒有背面照片致忽略原器背面工法差異;或許有實物加以參考,卻為偷工不依原器將背面加雕鼻穿孔或向內挖空。這類背部為平面,且四周沒有鼻穿孔鏤雕玉件,極可能是早期或近現代所仿?



以上純粹是依個人長期收藏經驗,檢視20幾年來所收鏤雕玉器,將開門及不開門予以分開,再將開門部分依宋遼金元明之年代排列。但因個人所藏宋遼金元鏤雕玉飾中,沒有邊框背面有向內挖空僅少數幾件,而書籍上館藏或網路上拍賣的宋遼金元鏤雕嵌飾照片均僅顯示正面未刊出背面照片,無從了解是否有向內挖空?以上僅就個人所藏鏤雕玉器,逐一以放大鏡檢視皮殼包漿及工具痕跡,分析歸納後得到的初步結論,提供同好參考。特就教於對古玉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此玉件外形為長方帶倭角,沒有邊框,也沒有雕鼻穿孔,其形制應為嵌飾,但其背面為平面,並沒有向內挖空。


整體評估:


綜合以上判斷,此件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紋嵌飾,玉質溫潤,鏤雕繁複,生動傳神,其鏤雕紋飾為遼金元風格。但是否到代則不敢下定論?此種鏤雕紋飾雖在民國早期及近代有大量鏤雕玉件仿造,但依皮殼包漿及工具痕跡判斷此件應為古法以砣輪雕製,表面有老件的的皮殼及包漿,絕非近代以電動工具所雕製。至於其詳細年代到底是否遼金元到代?還是清末民初所仿製?則存疑?



此件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紋嵌飾週六曾先後拿給幾位有收藏古玉器同好鑑賞,都表示由肉眼看表面工具痕跡及皮殼為老玉無疑。但對其年代則有兩極看法,認為不到代的,其中有聽我說從網拍購得,只憑肉眼初步看,也不進一步以放大鏡檢視,就直接表示怎麼可能在網拍以便宜價格撿到到代古玉?追問其怎麼判斷? 表示玉質太白,不符合遼金用玉,遼金玉器用玉料,雖能偶見玉質佳者,但普遍用玉是等級較差的青玉、黑白玉及墨玉,這顯然跟其當時取得新疆和闐玉料難易有關。另外遼金元距今6百年以上,較為可能出土,應多少有入沁痕跡;若為傳世品其風化磨損應更嚴重。所以判斷不到代,應是早期所仿,言之有理。另外也有收藏20幾年古玉同好,以放大鏡詳細檢視後,表示此件由造型紋飾及工具痕跡及皮殼包漿各方面看,都符合遼金元特徵,應是到代古玉。到底該聽那個意見相當疑惑?個人當然希望能遼金元到代,但此玉嵌飾背面又是平面,並不符合宋遼金元明初的玉嵌飾背面為內凹普遍情況,是否有個別例行情形?特就教於對遼金元明鏤雕古玉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若能收到遼元到代鏤雕玉件,算是中寶”撿漏”。就算是民國早期所仿,在目前和闐白玉高漲年代,質佳工好的老件白玉飛漲難找下,以十幾年前舊行情購得,也算物超所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