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灰皮黃沁白玉浮雕如意童子圖方牌


(5.6公分 3.8公分 0.6公分)












 



15-226.一件帶灰皮黃沁白玉浮雕如意童子圖方牌的收藏(100.4.16)


       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這條公園路邊擺攤的都是賣瓷器或玉器,大多是澳門人從大陸跑單幫來台販賣,後來在台定居。早期偶爾還可以從其攤上找到物超所值的老件,但近年來已成絕響,能看到 一兩 件普通等級老件文物,已屬難得。有時整條路大致瀏覽一遍,竟然看不到一件入清老件。此次賣家為三十幾歲的大陸單幫客,多年前就在公園路進入玉市左側擺攤,所販賣瓷器及雜項均是新仿製品。至於玉器此賣家在這條路上賣玉攤位中,貨色還算是相對較好一點,還有賣和闐玉新製品,偶爾可以看到 一兩 件雕工較粗、玉質稍差的老玉。早期還見過其有入清老牙雕,不過有的雕工嫌其不夠細緻,雕工還可以的要價卻不低,所以未曾下手購買過,只曾向其購買過雕工不錯的早期核雕。每次玉市文物之旅經過其攤位都會停留瀏覽,但均純欣賞而已。   


     


     (100.4.16)玉市文物之旅,依路徑要先走過公園路,一路瀏覽旁邊攤位文物,知道這一路攤位沒什麼搞頭,若依平日速度逛這幾十個攤位,約僅需幾十秒時間。不料走到中途在此攤上,發現此件白玉浮雕如意童子圖方牌,帶灰皮黃沁為開門入沁老玉痕跡吸引我的眼光,拿起上手加以仔細檢視:


1.先看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玉色白中帶黃,玉質溫潤,應為不錯的和闐材質。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是細緻流暢,線條邊緣光滑,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3.檢視皮殼包漿,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


     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有老件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濃厚包漿。以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有明顯有入清老件應有的長期使用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4.由玉的顏色及沁痕: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此件玉色白色帶黃,玉牌表面及四周有白色灰皮並帶黃色沁痕,以此和闐料玉質相當堅實,要形成此沁痕要相當時間。


5.造型紋飾:


     此方牌長5.6公分 3.8公分 0.6公分,為明清常見子岡牌造型風格,正面淺浮雕如意童子圖,背面淺浮雕詩文,雕工算流暢,但較簡略不夠細緻,有明代明大粗風格。依此較簡略不夠細緻雕工判斷不可能是清中早期製品,應為明末或清末製品。


 


整體評估:


    此帶灰皮黃沁白玉浮雕如意童子圖方牌,玉質溫潤,包漿濃厚,雕工較簡略但算流暢,由玉牌表面及四周有白色灰皮並帶黃色沁痕,應為出土入沁老玉。依雕工風格及濃厚包漿皮殼和帶灰皮黃色沁痕判斷,應為明末製品。此玉牌年代只在明清幾百年,卻已入沁成帶灰皮黃沁,相當少見。若為高古玉器,不可能傳世取得,出土入沁為普遍現象。但此種明清古玉因距今不算久遠,大多數為傳世,並保持良好的品相。現在這件卻入沁嚴重,破壞其賣相,影響其市場行情,只能以比傳世製品較低價位取得,當作研究教材。


 


      詢問其年代?表示為明清子岡牌風格,最少是清代老件。問其帶灰皮黃色是沁色,或是原來玉質?他表示是入土沁色。再問其價位?竟要萬餘元,只好放棄,表示逛完玉市再考慮。


 


     後來逛到一攤位,此攤主為四十幾歲中年男性,大陸人定居北部,約十幾年前就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中擺攤。是少數親自往大陸鄉下找貨的業者,也是玉市少數大陸單幫客有賣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普通的骨董。為人隨和,開價算實在,認識十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多少買些品相還可以的老件文房小品及玉器,不過均是物超所值的幾千元普通等級,難得看到過萬元以上較精的中上等級文物。倒是還向其購得三件古玉---宋水銀沁白玉鏤雕螭龍穿牡丹圖帶飾、元白玉鏤雕萱草紋帶板及明白玉鏤雕麒麟紋葵花形帶板,覺得還不錯。但近年來因景氣不好生意差,幾個月才難得南下一次,此次已近半年未來擺攤,此次又出現,當然停留在其攤位仔細瞧瞧。不過讓人失望,擺設東西越發稀落,不是新仿製品,就是中下等級文物,找不到一件讓人想上手一看東西,更不用說會詢問價位想買的。他表示近兩、三年來大陸經濟情況比台灣好,收藏風氣剛興起,購買力已超過台灣,從大陸進貨不易,就是狠心買下來不錯文物,回來台灣也賣不到成交或賣不掉,單幫生意很難做。詢問檯面下還有沒有其他等級較高的東西,他表示還有一件明清到代白玉方牌,於是拿出讓我鑑賞。打開看到了一件帶灰皮黃沁白玉浮雕童子及花卉圖方牌,此方牌比前一攤略小,一面淺浮雕童子圖,另一面淺浮雕花卉圖,雕工算流暢,但一樣較簡略不夠細緻,有明大粗風格。由玉牌表面及四周有白色灰皮並帶黃色沁痕,應為出土入沁老玉。問其價位?竟然按計算機顯示12,我表示單位是多少?他說12萬,我表示此玉牌若品相良好,未出土入沁痕跡,以此較簡略雕工,現貨市場最多也兩、三萬元,何況此玉牌品相較差還帶灰皮黃沁?他表示現在大陸文物市場就漲得這樣高。我說像這件帶灰皮黃沁白玉方牌,剛剛就見過一件類似的,要價才一萬多,因入沁嚴重,會影響藏家收藏意願,因此未議場。他表示若各方面類似一萬元他願意買進。


 


    逛完一圈後,回到原先那一帶灰皮黃沁白玉浮雕如意童子圖方牌攤位。表示若為高古玉器,不可能傳世取得,出土入沁為普遍現象。但此種明清古玉因距今不算久遠,大多數為傳世,並保持良好的品相。現在這件玉牌年代只在入清百年,卻入沁嚴重,已入沁成帶灰皮黃沁,破壞其賣相,影響其市場行情,只能以比傳世製品較低價位取得,當作研究教材。於是狠狠的殺了價,他表示賠本太多無法賣,希望加點錢。我表示此玉牌帶灰皮黃沁,只能當成研究教材,沒有市場價值,堅持不願加價並轉身離去,最後老闆把我叫回,表示今天您是第一位客人,為討個好彩頭開個市,就虧本讓您收藏。


 


    於是帶這件帶灰皮黃沁白玉浮雕如意童子圖方牌到帶灰皮黃沁白玉浮雕童子及花卉圖方牌攤主處炫耀。他詳細看了看,跟我所預期的反應一樣,他表示雕刻圖案不一樣,他的兩面雕刻的都是圖案,雕工比較細緻,而我的其中一面雕詩文,絕口不敢再提一萬元也敢購入這件事。


 


     此件帶灰皮黃沁白玉浮雕如意童子圖方牌經一番盤玩,玉牌表面及四周白色灰皮逐漸蛻變成黃色沁痕,但經一段時間未把玩,則又逐漸恢復白色灰皮,若經一番盤玩,則又蛻變成黃色沁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