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吳魯款(1845-1912)竹刻詩文臂擱(長24.2寬5.8公分)

























15-290.春假北上文物之旅-4.在玉市同一賣家所購得B245清吳魯款(1845-1912)竹刻詩文臂擱(101.4.1)



周六第一天文物之旅後回到旅館後,與老婆大人商量明天行程,她表示明天要去去淡水旅遊,我表示沒興趣,而且有熟識業者說有可能我會有興趣的貨放在家裡未帶來,約明日再帶去鑑賞,另外部分周日與周六擺攤業者不同,可能會有合意的。決定次日各取所需分道揚鑣,老婆及子女去淡水旅遊,我則繼續到玉市文物之旅。



次日上午先到光華玉市文物之旅,因為有了以前經驗,特別晚一點去,到達時已十一點,擺設率仍然不到一半。直接到熟識專賣文房雜項的陳先生攤位,仍由其兄長看攤,並沒有其他買家上門。詢問那件”爾良”款高浮雕滿工的竹雕大筆筒是否帶來?他表示抱歉那件筆筒在上個月已被太太賣掉了。問其可有帶來新進貨色?他說這次從大陸隨身帶來都擺放在攤上,少數以海運托運的貨下周才到。大略瀏覽看過桌面擺設,都是昨天已看過,發現原先印石擺放占滿一個桌面,現在卻空缺少了一大塊角落,他表示今早一個老顧客一口氣挑走了幾十個印石,連裡面未擺放十幾件附錦盒較精價位較高的印石也全部被買走。再看攤位上十幾件竹雕筆筒、臂擱、香筒都是昨天看過,幾乎都是新仿品,但昨天看過留下印象的兩件入清老件竹刻臂擱,卻只剩下一件,他表示那件在昨天下午被買走。昨天看到這兩件竹刻臂擱陰刻詩文,雕工還算流暢俐落。但一問價格,比在最近網拍購入貴,而且這兩件落款個人沒印象,若買到查不到其出處資料,就不值得收藏了,而且近一個月來在網拍向同一藏家購入類似具有文人風格的陰刻詩文圖案竹雕臂擱已12件,當地就放棄不買了。其中一件吳魯款竹刻臂擱,看雕工雖然流暢俐落,但卻落款肅堂弟吳魯 當時誤認為是肅堂弟弟吳魯,覺得此吳魯竟然落款自稱是肅堂弟弟所書,表示自己缺乏自信心,有沾父兄前人餘蔭之嫌,不可能是名家,甚至人品也有問題? 回到旅館用公用電腦上網查到吳魯生平資料,沒想到肅堂是”吳魯”的字,為福建清代科舉三位文狀元中唯一的泉州籍狀元,也是福建最後一位狀元。還好賣掉的是另一件找不到出處的臂擱,這件吳魯款竹刻詩文臂擱還在。於是再度上手詳細逐一加以檢視判斷: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此臂擱符合老件情況,在各處留下因年代老化嚴重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黑或褐紅、清初---棕紅、清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臂擱在表面部分帶棕黃色調,判斷應為清中晚期年代。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臂擱在陰刻凹痕有留下陳年污垢。


5.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臂擱詩文陰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較浮出,竹肉收縮成條狀溝槽。


6.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清末可看出點突出,清中期以上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明末清初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翳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明顯破裂情形。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此件臂擱上下斷面,肉眼看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判斷應為清中晚期特徵。


8.落款


陰刻落款落款”肅堂弟吳魯”,行書字體流暢,落款陰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較浮出,竹肉收縮成條狀溝槽,應為原刻,非後加款。


查證生平歷史記載,吳魯為出仕文人,並沒有會篆刻或竹雕記載。此件極不可能是其雕刻,有可能直接將詩文書寫在竹木上,再交由習於竹木雕刻者下刀;或吳魯寫下墨寶,由受贈者請習於竹木雕刻者下刀。



由以上綜合判斷此吳魯款竹刻詩文臂擱,陰刻楷草詩文工整流暢,由各種年代特徵也符合其所處的清晚期年代,以所開價位是值得列入收藏。



詢問其優惠價最便宜多少?他表示可打8折,我說若昨天連十幾件印石一起帶依慣例大量購買為7折優惠價,現在兩件其中較好的一件已被買走,剩下這件較差的,我能接受的是6折價,最後賣家爽快答應成交。





吳魯(1845—1912),字肅堂,號且園,晚號老遲,又號白華庵主,晉江市池店錢頭村人。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清同治十二年(1873)登拔萃科,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滿升刑部主事,充秋審總辦。光緒十二年(1886)考軍機章京;光緒十四年順天鄉試中舉。光緒十六年恩科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為福建清代科舉三位文狀元中唯一的泉州籍狀元,也是福建最後一位狀元。吳魯一生勤耕不輟,著述宏富,有《讀禮纂錄》、《百哀詩》、《紙談》、《蒙學初編》、《國恤恭紀》、《讀王文成經濟書後》等行世。



吳魯(1845年-1912年),字肅堂,號且園。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詩人。福建晉江池店錢頭村(一說錢塘村)人,也是福建及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一說二十五年)生於台灣府嘉義縣他里霧菜瓜寮。五歲從學,但家境貧寒,八歲由父率回福建,44歲方舉鄉試光緒十六年(1890),赴考庚寅恩科,殿試高居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後歷任陝西典試、安徽、雲南學政吉林提學使等,授正二品資政大夫辛亥革命以後返回福建,於鼓浪嶼林菽庄(台灣籍友人)處寄居。民國元年(1912)病逝,享年68歲。


吳魯一生著作甚豐,詩作有「百哀詩」,還著有《蒙學初編》、《教育宗旨》、《國恤恭記》、《正氣研齋匯稿》、《正氣研齋遺詩》等。


吳魯故居位於晉江池店鎮錢頭村,20011月被晉江市人民政府列入晉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