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臂擱


   


     臂擱一名秘閣,是用來承腕枕臂之具,用於書寫時擱著手臂,臂擱有三項主要功能:一、中國古代使用毛筆書寫順序,是自右向左,寫好的字,尚未乾透,容易被右手腕沾染,枕以臂擱後,手腕抬起可避免沾染字墨。二、手腕抬起後,手指活動範圍增大,有利於書寫。三、古人寫字,提倡懸腕,但長時間懸腕書寫,不免勞累,所以枕以臂擱有利於懸腕。   


     臂擱,原先都稱「秘閣」,如《文房職方圖贊》、《長物志》、《考槃餘事》、《遵生八牋》、《竹人錄》等古籍中都稱「秘閣」。臂擱一般作扁片長條狀而隆起如覆瓦,自明代開始盛行以後,傳世品漸多。竹製臂擱一般選用直徑較粗去節之竹筒,剖開後分劈成三或二等份,略加磨刮與修整就可製成臂擱,更可在上面鐫刻書畫等裝飾題材。竹製臂擱是為枕臂之用,較宜淺刻平雕,以鐫刻書畫裝飾題材最多。有鐫刻名人座右銘題材以爲警策,有鐫刻詩書畫題材以作欣賞,有鐫刻恩師摯友親人之贈言以作留念。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揮翰之餘把玩摩挲,堪稱文房雅玩。


    後晉劉昫撰《舊唐書》書中記載:


十年春正月壬子,尚書左僕射房玄齡、侍中魏徵上梁、陳、齊、周、隋五代史,詔藏于秘閣。


   《舊唐書》書中又記載:


五月辛卯,以秘閣郎中李淳風造歷(原誤應為曆)成,名麟德歷(原誤應為曆),頒之。以司空英國公李勣,少師高陽郡公許敬宗,右相嘉興縣子陸敦信,左相鉅鹿男竇德玄為檢校封禪使。……


    秘閣在唐代時的意義是圖書檔案機構與官職名稱,後來被引用為文房用具的「秘閣」。明清以來大量刻製出來的竹秘閣,因其基本用途是擱臂,又「秘閣」與「臂擱」音相似,故通稱為「臂擱」。宋林洪撰《文房職方圖贊》有「竺秘閣」圖譜,文房用臂擱,最晚應出現於宋代。目前所見傳世臂擱都是明清製品,有待更多出土臂擱來考證。


    明高濂撰《遵生八牋》〈燕閑清賞牋〉「秘閣」條中記載:


秘閣,有以長樣古玉蠃為之者甚多,而雕花紫檀者,亦常有之,近有以玉為秘閣,上碾螭文、臥蚕、梅花等樣,長六七寸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為之者,亦隹。而倭人黑漆臂閣,如圭元首方下,闊二寸餘,肚稍虛起,恐惹字墨,長七寸,上描金泥花樣,其質輕如紙,此為秘閣上品。


    明屠隆撰《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秘閣條中記載:


秘閤,有以長樣古玉蠃為之者,近以玉碾螭文、臥蠶、梅花等樣,長六、七寸者。有以紫檀雕花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者。有倭人造黑漆秘閣,如圭元首方下,闊二寸餘,肚稍虛起,恐惹字黑,長七寸,上描金泥花樣,其質輕如紙,為秘閣上品。


    明文震亨撰《長物志》〈器具〉秘閣條中記載:


以長樣古玉蠃為之,最雅;不則倭人所造黑漆秘閣,如古玉圭者,質輕如紙,最妙。紫檀雕花、及雕花巧人物者,俱不可用。


    明屠隆、高濂、文震亨記錄明代盛行臂擱有三類:第一類是用長條形的古玉為臂擱;第二類是用紫檀木、竹等有機材質製作的臂擱;第三類是日本製的黑漆臂擱。日本製的黑漆臂擱,被屠隆、高濂讚譽為臂擱中的上品。文震亨則認為長條古玉用來作為秘閣最雅,仿古玉圭的日本黑漆臂擱最妙。


    臂擱是書齋几案上之文房器物,也是文玩飾物,很有書香氣。製作臂擱較常用的材質有竹木、玉器、漆器、象牙、瓷、銅等,以竹製臂擱最為普及。象牙雕製臂擱,底部四角多有小足,以減少臂擱接觸紙的面積,為設計較為實用的臂擱。清宮所製牙雕臂擱,背面多有高浮雕山水人物圖樣,四角大多有小足,竹製臂擱則罕見有小足者。


    臂擱是文人雅士常置手邊的玩物,日夕摩挲,愈摸愈潤最具神彩。素工臂擱通常以實用為主,精雕細琢具特殊藝術風格的臂擱,通常欣賞把玩功能大於實用的功能。


明代竹臂擱存世作品很少,長度在2331 公分之間,寬度在57 公分


之間。


清早期長度1627 公分之間,寬度在59 公分之間。


清中期長度2230 公分之間,寬度在69 公分之間。


明清時期竹臂擱長度與寬度,因隨竹材自然的長度、寬度與厚度製作,外型變化不大。清早期出現短竹臂擱,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王幼芳「竹雕張騫乘槎圖臂擱」,長度:16.1 公分,約為長型竹臂擱三分之二至二分之一的長度。


嘉定派竹雕刻臂擱博物館存世品很多,數量僅次於竹筆筒。


嘉定派竹臂擱按雕刻技法主要可分為三類:


一、淺浮雕與薄地陽文竹臂擱。


二、陷地陰刻浮雕竹臂擱。


三、陰刻竹臂擱。


淺浮雕與薄地陽文竹臂擱,主要雕刻技法為淺浮雕,嘉定派款識代表性作品有:清吳之璠「竹雕靜聽松風圖臂擱」……等作品,清初最盛行這類淺浮雕與薄地陽文的雕刻技法,現代也擅於用淺浮雕製作竹臂擱。陷地陰刻浮雕竹臂擱,主要雕刻技法為陷地陽文(陷地浮雕)、陰刻與淺浮雕結合,嘉定派款識代表性作品有:清周顥「竹刻蘭花圖臂擱」……等作品,清中期與清晚期最盛行這類陷地陰刻浮雕的雕刻技法。陰刻竹臂擱,主要雕刻技法為陰刻的深刻與淺刻,嘉定派款識代表性作品有:明李流芳「竹刻行草《蝶戀花》詞臂擱」……等作品,陰刻是明清時期竹臂擱最常用的雕刻技法。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