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筒


     竹製香筒,是一鏤空竹管,上下鑲有木蓋,竹雕刻技法多採用深刻兼及透雕,是爲薰香而製,為明代至清中期常見的器物。香筒是一種燃點直式線香的香具。香筒也有人稱之為「香籠」。明清兩代所流行的香筒,其造型為長直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飾鏤空花樣。通常在筒內有一枚小插管,這樣就容易插穩線香。這種線香是不含竹木籤心的。


     有關香筒出土文物有:明代萬曆年間上海市寶山朱守誠夫婦合葬墓出土「小松」款竹製香筒;江西省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墓出土「鏤空蟠螭玉香筒」。明文震亨(15851645)撰《長物志》〈器具〉香筒條中的記載:


舊者有李文甫所製,中雕花鳥、竹石,略以古簡為貴;若太涉脂粉,或雕鏤故事人物,便稱俗品,亦不必置懷袖間。


 


    明代香筒較崇尚古雅簡樸的技法,用簡練的刀法,不事精雕細琢製成的器皿,在當時深獲喜愛。傳世香筒除大部分為竹製外,也有利用象牙及白玉雕製而成,風格造型和竹製香筒類似。


    褚德彝(18711942)撰《竹人續錄》之〈竹刻脞語〉中稱:


截竹為筩,圓徑一寸或七八分,……長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蓋,以銅作膽,刻山水人物,地鏤空,置名香於內焚之,香氣噴溢。置書案間或衾枕旁,補香篝之不足,名曰香筩。香筩國初至乾嘉極尚之,所見周芷巖刻山水者極多。迨古刺水自澳門輸入晶罌金罐,沾漑巾帨,香筩遂歸淘汰矣。


     褚德彝認為香筒內置有銅膽,但從未見有銅膽的竹製香筒。1996 年上海寶山縣顧村鎮,明代萬曆年間朱守誠夫婦合葬墓出土「小松」款竹製香筒,上下有木蓋,但面沒有銅膽。褚德彝之說,無論從出土或傳世竹製香筒均不相符合。香筒的用法是將線香插入香筒木造底座中央的小孔,再蓋上竹筒及木蓋,香煙自然從鏤空部分溢出,而不需要用到銅膽。清代晚期,香筒可能為外國進口的香具和香品所代替,香筒遂漸被淘汰,到了清晚期竹香筒,已經極為罕見。


    竹香筒器物研究分析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英國博物館與私人藏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等竹香筒。高度大多在1626 公分之間,口徑大多在47 公分之間。明至清中期的竹香筒很多,大都是無款作品,明與清的香筒無論年代風格或造型都很類似,採用高浮雕與深刻兼及透雕等雕刻法製作,清代的香筒刻工更為繁密精巧,雕刻景物層次也漸多。目前博物館藏嘉定派竹人款識之竹香筒有:上海博物館藏明朱纓「竹雕劉阮入天台香筒」、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施天章「竹雕竹林七賢香筒」與天一閣博物館藏清莊綬綸「竹雕仕女共讀圖香筒」。現代嘉定地區竹人王威也擅於製作竹香


筒。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