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丞


    


    水丞就是無流(嘴)的水盂通稱為「水中丞」、「水盂」、「水盛」,研墨時用來貯存所需的水,與水注的最大區別在於它無流(嘴)。因為水丞無流(嘴)所以通常會附上小勺匙,作為舀水至硯中的用具。宋龍大淵撰《古玉圖譜》稱為「水丞」,《洞天清祿集》稱水丞為「水盂」,《長物志》、《考槃餘事》、《遵生八牋》等明代古籍中都稱水丞為「水中丞」。


    


    有關水丞文獻著錄與出土文物有:宋趙希鵠撰《洞天清祿集》,記載「古人無水滴,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用,墨盡復磨,故有水盂」;宋龍大淵撰《古玉圖譜》第七十一卷至七十二卷收錄有:「古玉甘露甕水丞」、「古玉螭耳水丞」、「古玉如意銜環水丞」……等古玉水丞圖譜。湖南長沙窯出土,唐代青釉褐綠彩騎獅水注與唐代青釉褐綠彩六鳥水盂……等器物。


  


    明高濂撰《遵生八牋》〈燕閑清賞牋〉「水中丞」條中記載:


銅有古小尊罍,其製有僘口、元腹、細足,高三寸許,墓中葬物,今作中丞者。余有古玉中丞,半受血侵,元口瓮腹,下有三足,大如一拳,精美特甚,古人不知何用。近有陸琢玉水中丞,其碾獸面錦地,與古尊罍同,亦隹器也。磁有官哥瓮肚元者,有鉢盂小口式者,有瓜稜肚者。青東磁有菊瓣瓮肚元足者。定有印花長樣如瓶,但口僘可以貯水者,有元肚束口三足者,有古龍泉窑瓮肚周身細花紋者。有宣銅雨雪沙金製法古銅瓿者,樣式美甚。近有新燒均窑,俱法此式,奈不堪用。


   


    明屠隆撰《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水中丞」條、明文震亨撰《長物志》〈器具〉「水中丞」條中記載,與明高濂撰《遵生八牋》中「水中丞」條記載內容很類似。明高濂撰《遵生八牋》記載各種水丞有:墓葬出土的小古銅尊罍;自己收藏的古玉水丞;明代著名玉所陸子岡製的獸面錦地紋玉水丞;瓷器水丞有:官窯、哥窯、青東窯、龍泉窯、鈞窯等;明宣德時期的銅水丞等。


   


    水丞造型特徵為斂口,腹內中空,器型小巧的盛水用具,水丞較常用材質有金銅、陶瓷、玉石、竹木等多種材質,式樣很多有方形、圓形、動物造型、植物造型等,最普遍常見為瓷製方形與圓形的水丞。


   


    竹製水丞以竹根立體雕盤松形水丞最常見,從明到清風格並無多大變化,常作為案頭文玩,日夕摩挲,很少用來裝水,一般而言陳列賞玩性質大於實質功用。竹水丞的傳世品大都是無款作品,目前博物館藏有一件嘉定派竹人款識之竹雕刻水丞。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藏清王玘「竹根雕盤松盂」,水盂高:5 公分,口徑: 2.5 公分,取肉厚實之竹根橫向作水盂,中剜空屬水盂內壁。外壁浮雕鱗癭松皮並高浮雕、鏤雕成松枝蟠軋枝葉紛披,針葉茂密謹細。雖古松老幹卻生機蓬勃。松盂近底部刻陽文「王玘」方印。整器雕工精細布局巧妙,別具特色。竹根雕盤松水丞形制與紋飾,明清時期常被沿用,年代風格並無多大變化,多被視作文人雅士書齋几案上之文玩飾物,取松樹長壽遐齡之意。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