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紙用以壓紙壓書的文具。在從事書畫揮毫時,一方面為避免紙張被風掀動、翻捲,一方面為使紙張平整攤開,須以鎮紙來鎮壓。宋龍大淵撰《古玉圖譜》稱為書鎮,《長物志》、《考槃餘事》、《遵生八牋》等明代古籍中都稱為「鎮紙」。鎮紙常雕有各種題材圖案,或銅塑動物等造型。通常鎮紙必須具備相當的重量,才能發揮鎮壓之功能。


   


    有關鎮紙文獻著錄與出土文物有:宋陶穀撰《清異錄》記載鎮紙各種有趣的別號;宋龍大淵撰《古玉圖譜》,第七十三卷至七十四卷收錄有:「古玉蟠獅書鎮」、「古玉天祿書鎮」、「古玉辟邪書鎮」……等古玉書鎮圖譜。浙江省上虞市永徐鄉泗明港村出土唐青瓷獅形鎮紙; 1974 年浙江衢州市王家鄉瓜國村南宋史繩祖墓出土玉兔鎮紙……等器物。


   


    明高濂撰《遵生八牋》〈燕閑清賞牋〉「鎮紙」條中記載:


有古銅青綠蝦蟆虛置銅座,重有斤餘,又有虎蹲銅坐,一塑鑄者,乃上古物也,且見必成對,壓紙妙甚。有古銅坐臥哇哇亦隹。有古銅蹲螭、眠龍,有鎏金辟邪、臥馬,有大銅虎,遍身青綠,重三二斤者,用以壓書。玉有古彘,古人用以掙肋殉葬者,每見二條。有白玉獵狗,有臥螭,有大樣坐臥哇哇,有玉兔、玉牛、玉馬、玉鹿、玉羊、蟾蜍、日月瑪瑙石鼓、栢枝瑪瑙蹲虎、水晶石鼓、酒黃水晶眠牛、捧瓶玻斯,其做法精妙如畫,皆宋物也。有哥窑蟠螭,有青東磁獅鼓,白定哇哇、狻猊。余自燕中得玉蟾二枚,其背斑點如洒墨,色同玳瑂,無黃暈,儼若蝦蟆背狀,肚下純白,其製古雅肖生,用為鎮紙,摩弄可愛。又見紅綠瑪瑙二大蟹,可謂絕奇。有白玉瑪瑙辟邪,長三四寸者,皆鎮紙隹品。


 


    明屠隆撰《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鎮紙」條、明文震亨撰《長物志》〈器具〉「鎮紙」條中記載,與明高濂撰《遵生八牋》中「鎮紙」條記載內容很類似。高濂記載的鎮紙有古銅質肖生物、漢代的玉彘、宋代的各種玉動物等,高濂從燕中得到玉蟾蜍、瑪瑙蟹及哥窯、青東瓷、定窯等產品。歷代流傳來的鎮紙很多、有些是利用前代古物作鎮紙用,如古銅青綠蝦蟆、虎蹲銅座、古銅坐臥孩童、古銅蹲螭、古銅眠龍、銅鎏金辟邪、銅鎏金臥馬、大銅虎和古玉彘等為古代的席鎮和玉劍飾,被後人作為鎮紙之用。宋代的圓雕物件,如玉兔、玉牛、玉馬、瑪瑙蹲虎、水晶石鼓、水晶眠牛等也可用來鎮紙。


   


    金元鈺(1807 前後)撰《竹人錄》書中有關徐裕基製作鎮紙之記載:「所製筆筒、鎮紙蹟類趙文敏」。有關趙學海妻吳氏製作鎮紙之記載:「所製桃核舟,與封氏並傳,其他牙筒、筆牀、書鎮亦能入品」。


   


    明清時期的鎮紙已成為文房必備的用具之一,由於鎮紙的實用價值在於以其自身的重量壓紙。鎮紙材質有陶瓷、金屬、玉石、瑪瑙、水晶、竹木、象牙等多種,其中銅質鎮紙因價廉物美而廣為流行,最普遍常見為銅製動物造型的鎮紙。


   


    嘉定派竹鎮紙主要有:竹根雕鎮紙與長條形鎮紙兩類。嘉定派竹人擅於用竹根雕人物動物造型器物,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朱纓「竹根雕戲猴人」……等作品,這類器物大部份上窄下闊,底部寬平,重量適中,也可以作為鎮紙。


   


    長條形竹鎮紙的傳世品大都是無款作品,目前博物館藏有一件清道光年間鎮紙,作者生平與籍貫均不詳。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藏清鶴亭刻「座右銘竹石圖鎮紙」,鎮紙長:24.6 公分,寬:3.4 公分,厚:0.6 公分。鎮紙面陰刻行草座右銘:「聚談少則功夫易成,戲謔少則交道可久。出入有時則心性不亂,坐立有體則人品端嚴。往來之人不交匪類,則牽引無人;爾汝之稱不挂齒頰,則輕薄自遠。吝色驕心隨時猛省,則尤悔何愁不寡;躁情亂氣逐念克除,則睚毗誰得相加。陰私不許,容過失於朋儕,則厚道自我而全;從諫如流喜箴規於師友,則大益自我而獲。樂群砥礪,發憤讀書,不惟功名可成,亦足變化氣質」。


   


   背面竹黃處採用陰刻技法刻雅石、蘭花、疏竹。上下方皆刻行草,字體俊秀。上方題「道光三年冬 十一月廿八日 大男茂槐入學與之竹簡以鎮紙,即錄 方正學 先生座右銘於上勗之」,款識「鶴亭」;下方刻「介于石,臭如蘭,堅多節,易之道也,君子以之」,鈐「子達」印。


   


 


 


文房用具結語:


 


    文房用具出現歷史悠久,陶瓷、玉器等其他材質出土之文房用具,大多早於明清竹製文房用具。湖南長沙窯出土有:唐代青釉褐綠彩騎獅水注與唐代青釉褐綠彩六鳥水盂……等陶瓷製文房用具。江蘇淮安宋墓出土一批筆牀、鎮紙等漆器,其中一件小漆筒高:10 公分,口徑:3.5 公分585小漆筒可能為詩筒。1974 年浙江衢州市王家鄉瓜國村史繩祖墓出土有:南宋青玉筆山、水晶筆山、白玉荷葉洗、玉兔鎮紙等玉製文房用具。


   


    文房用具的大量出現與文人階層的產生有關。文人階層的興起,源於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始於隋而盛於唐。科舉制度是由朝廷統一主持的全國性考試,用於選拔官員。文人參加科舉與筆情墨趣不分離的是文房用具,在唐代文人科舉制度的風潮下,開始出現大量帶有文人雅緻的文房用具。宋代隨著科舉制度的興盛,文房用具更精緻,材質種類也更多,如南宋史繩祖墓出土筆格、鎮紙、筆洗等文房用具,已不是零星單獨的文房用具,而是呈現某種文房用具組合,說明宋代文房用具已漸漸普及,也開啟了明清各式各樣造型和紋飾之先河。竹製文房用具則更符合明清文人雅士閒、靜、幽、雅、文、逸的審美情趣,於是在時代審美風潮影響下,竹製文房用具竹筆筒、竹詩筒、竹臂擱、竹筆洗、竹水丞、竹筆格、竹鎮紙等器物,在明清時期出現且異彩紛呈,其他竹製文房用具如竹筆、竹筆床----等器物。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