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格是以毛筆書寫中途,臨時擱筆的器具,以其形狀如山,現代通稱為「筆山」。用以擱置架筆之用,有人也稱「筆架」、「筆擱」,一種斜臥式的置筆用具。《長物志》、《考槃餘事》、《遵生八牋》等明代古籍中都稱為「筆格」。使用毛筆書寫或作畫時,難免會因某些事故而暫時擱下筆來。若將飽含墨汁的毛筆隨意擱在桌子上,可能會隨處滾動,弄髒書桌;若插回筆筒又很不便。因此就以筆格作為臨時擱筆之處。筆格的形狀各異,但都有數個擱筆的凹口,可避免筆與筆之間的相互粘碰,由於是橫向置筆,筆毫上所蘸的墨汁不易順流至筆管,是文人書案上實用與美觀兼具之佳器。


   


    有關筆格文獻著錄與出土文物有:歐陽詢撰《藝文類聚》書中收錄有:南朝梁簡文帝的《筆格詩》與梁吳均的《筆格賦》。1974 年浙江衢州市王家鄉瓜國村史繩祖墓出土,南宋青玉筆山與水晶筆山……等文房用具。


   


    明高濂撰《遵生八牋》〈燕閑清賞牋〉「筆格」條中記載:


有玉為山形者,為臥仙者,有珊瑚者,有瑪瑙者,有水精者,有刻犀者。匪直新製,舊做亦多。有宣銅鏒金雙螭挽格,精甚。余見哥窑五山三山者,製古色潤。又見白定臥花哇哇,瑩白精巧。舊玉子母六猫,長七寸,以母橫臥為坐,以子猫起伏為格,真奇物也,目中罕見。有古銅十二鋒頭為格者,有銅螭起伏為格者。余見友人有一老樹根枝,蟠屈萬狀,長止七寸,宛若行龍,鱗、角、爪、牙悉備,摩弄如玉,此誠天生筆格。余齋一石,蟠屈狀龍,不假斧鑿亦奇物也。可架筆三矢。


   


    明屠隆撰《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筆格」條、明文震亨撰《長物志》〈器具〉「筆格」條中記載,與明高濂撰《遵生八牋》中「筆格」條記載內容很類似。筆格尤其以天然成形的材質最難得,例如天然蟠屈的樹根、竹根、石頭、等。筆格材質有竹木、玉石、珊瑚、瑪瑙、刻犀、水晶、金銅、陶瓷等。任何材質只要形制合用,都可當作筆格。


   


    竹製筆格主要有兩類,一是天然成形不假斧鑿的竹筆格。一是雕工精細,形狀多似山峰的竹根雕筆格。天然成形的筆格比較少見,竹根雕筆格明清時期基本造型變化不大,袛有雕工粗細之分。


   


    竹筆格的傳世品大都是圓雕無款作品,圓雕是嘉定派竹人代表性雕刻技法之一。香港藝術博物館展品,葉義醫生舊藏一件清中期「圓雕母子九螭筆格」,高:5.4 公分,長:11.5 公分。以竹根爲原料,採用立體圓雕刻技法,以母螭為主體,螭眼如豹,身如壁虎,小山丘為坐,一隻母螭橫爬在小山丘上面,八隻小螭分別在母螭前後、背上與左右兩側,以母子九螭前後上下起伏為峰,或上或下動感十足,筆格雕刻精細,九螭生動傳神。筆格均雕工精細,形狀多似山峰的竹根立體雕,即可以將毛筆架於兩峰之間,揮墨暇餘也可摩挲清翫。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