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3.5底長4.12.6公分51.2)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1.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2.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3.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4.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5.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6.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7.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8.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09.jpg

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10.jpg

 

 

一件J360遼金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3.5底長4.12.6公分51.2)的收藏, 試談此種鏤雕玉器是爐頂還是帽頂? (100.2.19)

 

       春節過後決定北部文物之旅,在幾天前就與小謝連繫,表示週六要北上到建國玉市,請其特地帶來我有興趣的較高檔宋遼金元中古玉件及戰漢高古玉件。(100.2.19)週六中午逛完光華玉市,下午趕往建國玉市,大略逛了一圈並無所獲,再到其攤位,瀏覽其攤上所擺玉件,並無中意的。然後到攤位後方逐一鑑賞所特地帶來的較高檔貨色,總共看了近十件中古及高古玉器,只對其中三件玉器留下深刻印象---一件出土漢代白玉帶沁蠶佩,水料玉質,雕工細緻傳神,相當小巧長約3公分;第二件元青白玉雕螭龍紋帽頂,玉質溫潤白淨沒任何雜質,屬中型爐頂,高約5公分多;第三件青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玉質較差為青白略帶白花,但鏤雕雕工較繁複。他表示此批貨都是從台灣老藏家的舊藏所挖掘出來,現在要再從大陸進貨,不容易找到東西可以,價位又可接受的貨色,因此已好幾個月沒有去大陸找貨了。

      挑出這三件玉器,經詢問價位,白玉帶沁蠶佩,雕工細緻傳神,但相當小巧,要價卻不低,只好放棄。最後只剩元青白玉雕螭龍紋爐頂及遼金青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做抉擇,元青白玉雕螭龍紋爐頂玉質較佳,體積較大,但要價高,近兩倍半,遼金青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較小,玉質較差帶白花,但雕工鏤雕較繁複,年代較高,要價較低。最後決定選擇這件遼金青白玉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爐頂。於是再度上手詳細檢視: 他表示前一手跟他確認是遼金玉器。

一、首先判斷其玉種:

1.上手後手頭又有重量感,表示密度較大,有符合新疆和闐玉。

2.玉色青白色略帶白花,得到賣家同意後,以美工刀在底部死角處試劃,不入刀,表示硬度夠。若入刀,絕非新疆和闐玉;但若不入刀,也不一定是和闐玉,因為較高品質的青海玉或俄玉仍不入刀。

3.觀看玉件表面為溫潤柔和寶光,不像青海玉或俄玉,經加工拋光完成後上蠟具有賊光。青海玉或俄玉經盤玩反而帶澀,有久盤不潤情況。

4.若為青海玉會過於通透,其密度小手頭會較輕,硬度較低會入刀,久盤不潤。此件依特徵絕非青海玉。

     綜合以上判斷此件材質,在密度、硬度及上手溫潤感是符合新疆和闐青白玉。此種和闐青白玉屬於中等用玉,以歷代傳世爐頂來看,元代用玉料材質最佳;明末普遍用料是中下級的灰白玉;遼金雖偶見玉質佳者,但普遍用玉是等級較差的青玉、黑白玉及墨玉,這顯然跟其當時取得新疆和闐玉料難易有關。此爐頂以用青白玉帶白花材質來判斷,較符合遼金的用玉特性,其斷代還要看雕刻工具痕跡、皮殼包漿以及紋飾風格而定。

二、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線條邊緣光滑,其曲線是由短線條連成,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非以電動快速工具製作新品。

三、檢視皮殼及包漿:

    以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若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檢視此件有製作拋光凹凸高低的老件皮殼,沒有新製品的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有自然風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表面上老件應有的使用後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且皮殼包漿濃厚,應有相當年代的老件玉件 

四、由玉的顏色及沁色: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元以前爐頂一般為出土,非傳世文物,會入沁。此件玉色青白色,並沒有任何沁色痕跡,若真是出土文物,則為乾坑出土未受沁。

五、由雕工紋飾:遼金元白玉鏤雕秋山春水圖爐頂之製法,均先以鑽桿將粗胚穿透對鑽很多孔,然後以線鋸拉絲透雕輪廓線條,會留下拉絲痕跡,細節不會拋光,所看到的鑽孔都會對穿,整個爐頂都是透空。而明末爐頂雕工較粗糙簡單,鏤空比遼金元較不通透,只用鑽頭未用拉鋸,有鑽孔痕跡,不見拉絲痕跡。近代仿製改用電鑽,只見鑽孔痕跡不見拉絲痕跡,整個爐頂只有外層鏤空,爐頂未穿透。

      契丹、女真均是北方遊牧民族,漁獵經濟站主導地位,春水、秋山員為契丹族春、秋兩季的漁獵捺缽活動。所謂捺缽,即契丹族本無定所,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長及水源供給情況而遷居,所遷之地設有行營,謂之捺缽。女真族建立新政權後,承襲了契丹的舊俗,狩獵於春秋的娛樂活動,並將捺缽漁獵活動改稱為「春水」、「秋山」。常見的「春水玉」表現為殘忍場面,通常是海東青促天鵝圖。海東青是一種神鳥,又名鷹鶻、吐鷹鶻,主要生長於黑龍江流域。它體小機敏,疾飛如電,勇猛非凡,自古以來深得我國東北各民族的喜愛,有專人進行馴養,用以捕殺大雁及天鵝。

     此爐頂鏤雕青白玉鏤雕鏤雕海東青捕雁春水圖,鏤雕一隻野雁在禾荷中穿梭躲藏,逃避上面海東青的追捕,雕刻流暢傳神,形神兼備,鏤雕較通透,有拉絲痕跡,較符合遼金元爐頂風格。

     綜合以上判斷,此件為古法以砣輪雕製,表面已有老件的濃厚的皮殼及包漿,絕非近代以電動工具所雕製。至於其詳細年代到底是明末仿遼金元鏤雕春水圖爐頂?還是元代?或者是有到遼金年代?個人認為此爐頂以雕工紋飾流暢傳神,形神兼備,鏤雕較通透,有拉絲痕跡,較符合遼金元爐頂風格,不像明末的較粗糙簡單風格。若以用屬於較中等和闐青白玉來看,則較符合遼金的用玉特性,不像元代普遍採用較優質玉料特性。能符合以上兩者雕工紋飾及用玉特性,為遼金時期,所以此爐頂極大可能是遼金時期。雖然所用青白玉帶白花玉質較差,但雕工生動傳神。

    詢問其年代?他表示從皮殼包漿濃厚及用青白玉和雕工看為遼金風格,最少為元代。再詢問其實際售價,他表示最低只能8折優惠,告知其平日慣例雖然單件8折價,兩件以上7折價,但此件可惜玉色青白帶白花玉質較差,只能接受7折價,他表示此件為熟識的藏家十幾年前舊藏,因此價位已算較低,7折無法賣,最後議價以75折去尾數成交。

      這種鏤雕的玉件到底是爐頂還是帽頂?從明末萬歷時期學者就有兩派看法,迄今據專家考據見仁見智見解仍分歧。一派認為傳世玉爐頂是由元代玉帽頂,至明中期在古物新用的風潮下,選用傳世元代玉帽頂嵌在木製爐蓋上作為蓋鈕之用。另外有一派則認為爐頂本來就是嵌在木製爐蓋上作為蓋鈕之用,從遼金元一脈相傳,因年代久遠木蓋皆腐壞,以至出土玉爐頂到目前仍未發現連木蓋,到明中期因好古之風,將市面上傳世玉爐頂再度嵌在木製爐蓋上作為蓋鈕,配置在宋瓷爐及三代銅鼎頂。因骨董市場需求量大,遼金元爐頂不足,所以到明末開始有仿古製作,然雕工較為笨拙,此說目前獲得較多古玉同好認同,因此古玉界稱此為”爐頂”,而不稱其”帽頂”。至於清代時期是否有仿造?則沒有記載或發現有可靠之實物,到民初時期好古興起,則出現以古法砣輪雕製仿古爐頂,但年代近尚未形成較厚皮殼及包漿。二十幾年前大陸開放,為應付臺灣市場需求,開始以電動工具大量雕製仿古爐頂。

 

 

      根據專家研究,從清宮遺存的許多帶有入藏時黃紙登記的“漢玉爐頂”中,不難看出諸如松靈老人、五禽秋葵、雙螭抱石、鶴鹿仙人玉頂飾,無論從題材上還是雕刻工藝上,多與兩宋時期的玉雕山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具有濃厚北方民族生活氣息的鶻捉天鵝,山林群鹿玉頂飾,則多為遼金遺物。鴛鴦臥蓮、鷺鷥荷葉、龍穿牡丹等玉頂飾,如結合元青花瓷器上的圖案和元代青瓷荷葉蓋罐的卷邊藝術造型特徵,則可視為同屬一個時代藝術範疇的作品。宋元時期的銅爐受金石學復古影響,實為仿古型藝術,反映在玉爐上其紋樣多仿製商周青銅器的紋飾,以減地淺浮雕技法為主。而傳世所見的鴛鷺紋玉頂飾的風格,多為仿生型鏤空玉雕琢,極具生活氣息,應屬兩個不同的表現藝術範疇。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風格,如果強糅合在一個以仿古風格為主的器物上,實在無法找到藝術的內在傳承聯繫。

      目前考古出土者最早為元代,而在傳世品中被認定為宋代玉紐的那些作品,與元代的這些作品形狀又有不同,例如宋玉樹下嬰戲圖紐、青玉人物紐,它們的不同主要在於形狀,宋代玉紐呈立的鴨蛋狀,上大下小,上部也是鏤雕、立體圓雕,底部扁平,底中間有一孔洞,似插在什麼東西上。元代玉紐呈饅頭狀,下部為一或圓或橢圓的底盤,底中間是成對的直穿孔或象鼻穿。所以專家認為宋代玉紐與元代玉紐用於兩種不同的器物上,分屬兩種不同的體系,但不排除元代玉紐製作受到宋玉紐影響的可能性。

  如果從各代玉材的特徵看,宋代玉料雖然主要來自新疆和田,但此時期玉材的來源並不通暢,所以好玉材並不多。遼金的玉材從出土資料看,主要為地方玉材,多玉璞留皮巧色。而元代朝廷免去淘戶差役,玉產地有和田及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匪力沙。“淘戶”採集的玉石,由多種途徑入內地,保證了元代官辦玉有足夠的用材。元朝初建,一切建制沿襲唐宋,尊禮守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們從傳世品中所能見到的鴛鴦臥蓮、鷺鷥荷葉、龍穿牡丹等玉頂飾,其玉質都佳,結合紋樣、形制、琢工等方面分析,定為元代之作確實不無道理。

   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發掘出土金帽頂共6件(金鑲玉龍帽頂2件、金鑲寶石帽頂4件),而金鑲寶石帽頂與元成宗、元文宗畫像所繪帽頂一致,應為元代皇室之物,現在此類器物是“帽頂”而非“爐頂”便可成為定論。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1-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jp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2-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jp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兩件-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1.jp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兩件-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2.jp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兩件-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6.jpe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兩件-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7.jpe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兩件-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8.jpe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兩件-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4.pn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兩件-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3.pn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兩件-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9.jpe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帽頂4-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jp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帽頂3-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jp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帽頂2-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jpg

下載網路-元代金鑲寶石帽頂1-2001年湖北明早期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jpg

     但宋代玉紐呈立的鴨蛋狀,上大下小,底部扁平,沒有象鼻穿排除帽頂可能,其原先用途是爐頂,還是純粹是當山子擺飾?從宋代銅爐來看,多為仿古樣式,紋飾也以獸面、雲紋為多,而這類宋代玉紐器物的總體風格是仿生型,多雕刻山石、樹木、花鳥式樣,與爐體本身的仿古型藝術,應屬兩個不同的藝術體系,目前也還無法從考古出土品中證實是爐頂用途。

      另傳世大批被認為是爐頂的玉紐中,有一些題材為鶻捉天鵝、山林群鹿等的作品其內容多為北方民族的生活寫照,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極有可能是遼金時期的作品。但目前還無法從考古出土品中證實是遼金年代,因其造型及底部鼻穿孔也與元代玉帽頂類似,所以有專家暫時將此類玉器的製作年代歸之為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