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張建勳(1848-1913)款竹陰刻詩文臂擱(25 5.8 cm)































下載網路-[清]張建勳(1848-1913 魯(1845-1912)曹鴻勳(1848-1910)趙以炯(1857-1906)行書七言詩書論紙本四屏-西冷印社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清代)2008秋)成交價(RMB)47,040






清張建勳(1848-1913)款竹陰刻詩文臂擱(25 5.8 cm)






(101.4.1)所購清吳魯款(1845-1912)竹刻詩文臂擱(24.2 5.9 cm)






15-370.一件清張建勳(1848-1913)款竹陰刻詩文臂擱的收藏(102.6.3)



此北部賣家今年年初開始網拍其收藏,其賣場為多元化,有文房雜項、瓷器等,以瓷器為主,有宋元高古瓷器及清代民窯瓷器,多數為一眼假的低仿品,少數為較開門等級較次的清民窯瓷。其經營形態是以低價起標賣場招攬人氣,不標示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之前曾跟他標過兩件瓷器,為入清老瓷器,算物超所值。觀察其評價六十餘個正評,尚無任何負評,算是優良賣家。



(102.5.27)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竹器 > 雕刻品項目中,看到這賣家在當天凌晨所上拍的這件標題---竹雕詩詞臂擱,網頁說明尺寸:25 5.8 cm。此件陰刻行楷詩文,字體工整,筆劃俐落流暢,落款”季端張建勳”。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竹雕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新舊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此件雖有拍攝所雕刻圖案局部放大特寫照片及臂擱斷面,所拍照片也算清楚,但照片解像力不足,再加上其表面為黑色污垢所覆蓋,無法借由照片放大觀察雕刻痕跡及竹絲斷面,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



這幾年來文物市場常見到此種中小名家款陰刻臂擱仿品,原因較易仿,只要依原件圖片一比一去臨摹雕刻,陰刻難度低,露出破綻痕跡較小,再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就看不出新刻痕跡。其中有的以老竹器改製成臂擱或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其色皮與老件同無法分辨。此種落小中名家款竹陰刻詩文臂擱,常在玉市及網拍發現,



這幾年來文物市場最常見到竹雕仿品是中小名家款陰刻臂擱,原因較易仿造。只要依原件圖片一比一去臨摹雕刻,陰刻難度低,露出破綻痕跡較小,再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就看不出新刻痕跡。仿中小名家臂擱在幾年前剛出現時,藏家若不察,萬元常很容易賣出,本小利多。有的以老竹器改製成臂擱,其正面皮殼色澤如同老件,但最大破綻為斷面乾淨沒任何污垢,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沒有老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現象;且翻看背面竹黃部分,顏色比正面淺淡甚多,為新品特徵。少數仿品是以傳世老件或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則需要以手摸撫雕刻表面,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再看雕刻凹處皮殼色澤與表面一致,所留污垢扎實,新品無污垢,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灑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新雕刻凹面將覆蓋物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光澤。若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以放大鏡看表面並沒有老件自然使用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買到此種近現代仿品,無任何收藏價值,若高價購得,將血本無歸白繳學費。


目前網拍有一些小名家陰刻臂擱,圖案文字刻的都不錯,有的跟書中相同,正面帶棕黃色澤,但背面較淡黃。好幾年前就在玉市見過,應是老竹器改製成臂擱,行家一看正反面色澤不同就知道新仿品。


倒是曾在網拍以約幾千元陸續購入一批正反面都帶淺棕黃色澤小名家陰刻臂擱,圖案刻的都不錯,有的跟書中相同,收到以後去除蠟層,陰刻痕跡凹處色澤與表面一致為淡棕黃色,但凹處有稍帶更淡色,無皮殼包漿,清理後沒有任何污垢留存。竹絲斷面的點有稍微突出竹肉現象,背面竹黃顏色與正面色皮一致為淡棕黃色,表面沒有老件自然使用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判斷應非現代新製品,也非入清老件,應為早期文革量產製品,其銷售並非供文人實際書寫使用,而是外銷供藏家收藏。此類製品,較無文物收藏價值,若雕工還不錯,價位不高,不要以古董價位購入,當工藝品還可以玩玩,再過幾十年就是百年文物。



上網查張建勳,查到以下資料 :


張建勳(1848年-1913年),字季端,號愉谷,廣西臨桂人。清末狀元、官員。張建勛出身書香門第,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晉侍講。光緒二十年(1894年),任雲南鄉試主考官,光緒二十三年雲南學政使,光緒三十二年至宣統三年黑龍江提學使。民國二年(1913年)卒於北京。工詩文,擅書法,著有《愉谷詩稿》。



如何分析判斷名家款竹雕是否為落款本人所雕製?


坊間很多傳世落名人款竹雕筆筒、臂擱及文鎮,到底是否其本人作品?一直困擾著同好,賣家當然會以落甚麼人的款,就當作其作品先高價求售,但藏家則不能被當冤大頭。如何判斷是否其本人作品?在此提供個人看法,供竹木雕文物同好參考,就教於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1)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


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如不符合則應排除是本人雕刻真品。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則為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可能是同年代所仿造。大凡名家在世時就已成名,具有相當市場行情,為不肖業者仿造對象,這古今皆然。


B.若此名家歷史記載僅為書畫家,並無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很可能是仿品。


(2)僅落姓名款”XXX:


一樣與上述程式進行檢視驗證,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則為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


B.若查證歷史記載,此名家僅為書畫家,並沒有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此件雖極可能不是其雕刻,但與以上(1)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不同的是,它並未落”刻”字;若其竹雕文物年代與此名家活動年代並不符合,但在文物鑑定也應不算是仿品,原因是由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畫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書畫作品進行臨摹雕刻,古今皆視為常態可以接受。此種竹雕仍有其收藏價值,其行情要看其年代及雕刻功力和品相好壞而定。


(3)落”XXX書” 或”XXX畫”款:


一樣與(2)上述程式進行檢視驗證,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為則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不過與(2)不同者,此種會篆刻之書畫名家之竹木雕作品,一般均會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或僅落姓名款”XXX”,傳世文物是否有名家僅落”XXX書” 或”XXX畫”款之先例,是值得存疑的”?


B.若查證歷史記載,此名家僅為書畫家,並沒有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此件雖極可能不是其雕刻,與以上(1)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不同的是,它並未落”刻”字;或者檢視竹雕文物年代與此名家活動年代並不符合,但在文物鑑定也應不算是仿品。原因是由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畫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書畫作品進行臨摹雕刻,古今皆視為常態可以接受。亦有可能書畫家直接將書畫圖稿寫畫在竹木上,再交由習於竹木雕刻者下刀。此種竹雕仍有其收藏價值,其行情要看其年代及雕刻功力和品相好壞而定。



此件張建勳(1848-1913)款竹陰刻詩文臂擱為第(2)B款,此件雖落張建勳款,僅為書畫家,並沒有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此件雖極可能不是其雕刻,但與以上(1)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不同的是,它並未落”刻”字;若其竹雕文物年代與此名家活動年代並不符合,但在文物鑑定也應不算是仿品,原因是由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法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書法作品進行臨摹雕刻,古今皆視為常態可以接受。但到底是入清到代作品,還是文革早期製品,或是現代仿品? 還是要上手實物為準。



此件由照片看其表面為黑色污垢所覆蓋,無法借由照片放大觀察雕刻痕跡及竹絲斷面,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但竹臂擱正面皮殼及背面竹黃顏色為棕黃色調,符合其清晚期色皮特徵。其各部位表面污垢為較自然有層次感,不像作舊色澤為一致性沒有變化。判斷有可能是入清到代作品,但還是有可能是文革早期製品,或是現代仿品,於是先列入追蹤,屆時參與競標。終於等到(102.6.3)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有另外3人競標,經16次出價在預算內競標得標。匯款後第四日就收到貨品。



檢視這件臂擱表面帶棕黃色澤,與照片相比色差不大,上下斷面為陳年污垢所掩蓋,看不出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情形,詩文及落款行楷陰刻痕跡也為污垢掩蓋,看不出新舊痕跡,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再者背面為污垢覆蓋相當骯髒,整體感覺相當污穢不乾淨,於是決定加以仔細清理。



此件外表污垢相當嚴重,判斷以較中性去污較弱的”碧麗珠”應無法去除,於是決定使用去污力較強的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首先以”美國菜瓜布”沾 “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磨擦去除臂擱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將“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噴灑在臂擱表面,以牙刷來回刷洗,特別詩文及落款行楷陰刻線條部分逐一刷乾淨,再將“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噴灑在臂擱背部,以牙刷來回刷洗污垢,發現整個褐黑色的污水流出,再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後。全器清理後顏色變淡成毫無光澤,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棕黃色光澤。


上手逐一檢視判斷: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此臂擱符合老件情況,在各處留下因年代老化嚴重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席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黑或褐紅、清初---棕紅、清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臂擱在正面帶棕黃色調,背面竹黃帶淺棕黃,符合其清晚期年代。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臂擱在清理後在陰刻凹痕有留下陳年污垢,以鋼針逐一剔除。


5.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臂擱詩文及落款陰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


6.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清末可看出點突出,清中期以上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明末清初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翳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明顯破裂情形。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此件臂擱上下斷面,肉眼看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晶瑩半透明如翳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沒有破裂情形;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判斷應為清中晚期特徵。


7.落款


陰刻落款”子蓮二兄大人雅鑑 季端張建勳”行楷字體工整俐落流暢。落款陰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條狀溝槽,應為原刻,非後加款。上網查子蓮生平出處,未查到其出處,卻找到西冷印社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清代)2008秋)中一件行書七言詩書論紙本四屏,此四屏作者均為光緒同朝狀元,上款又同為子蓮一人,其中右側第一屏,其詩文內容及落款洞門千尺掛飛流,玉碎珠聯冷噴秋。今古不知誰捲得,綠蘿為帶玉為鉤。子蓮二兄大人雅鑒。季端張建勲。,與所購臂擱如出一轍,字體及相對位置均相同。另發現右側第二屏相當眼熟,其詩文內容及落款” 曼碩楷法雅健,行草尤工,國家之典冊及功臣傳志碑銘出其手者,人皆珎之。子蓮二兄大人正之,肅堂弟吳魯。”與我(101.4.1)所購清吳魯款(1845-1912)竹刻詩文臂擱如出一轍,字體及相對位置均相同。張建勳與吳魯都是狀元,擅長書法,但沒有工篆刻記載,不可能自刻竹雕詩文,是否可能應子蓮要求在竹臂擱上書寫詩文?再請工匠雕刻,這在發現這組詩文書法四屏原件後,應屬不可能,作者不可能重複寫兩次,而且文字相對位置一樣。極有可能”子蓮”向四位狀元要墨寶後,請竹雕家或工匠依據原件摹刻在竹臂擱上,作為文房把玩使用;亦有可能由後來收藏這組行書七言詩書論紙本四屏的藏家所為。



綜合判斷


此張建勳款竹陰刻詩文臂擱,正面帶棕黃色調,背面竹黃帶淺棕黃,符合清晚期年代特徵;竹絲斷面的點明顯突出竹肉,以放大鏡觀察絲斷面的點褐黑色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沒有破裂情形,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也符合清中晚期特徵。其詩文及落款行楷字體工整俐落流暢,與傳世詩文書法四屏原件相符。但張建勳擅長書法,沒有工篆刻記載,不可能自刻竹雕詩文,極有可能”子蓮”要墨寶後,再請竹雕家或工匠依據原件摹刻在竹臂擱上,作為文房把玩使用。以上純屬個人臆測,特就教於對竹雕文物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