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己巳(1989)趙德楨(1916-2006)刻留青荷鳥圖臂擱(31.67.5CM)





























下載網路-辛未(1991)近代金陵竹刻名家 趙德楨留青博古臂擱


(436.8公分)-價格¥20000












6年前所購得-B265現代趙印款留青荷塘圖筆筒(14外徑6.1公分)



























6年前在玉市見到此件現代留青筆筒,雖然個人只收老件竹雕,從未收過近現代作品,但覺得此件荷葉及蓮花雕工相當細緻流暢,有名家格,一問價位才幾千元就收下。此次收到趙德楨刻留青荷鳥圖臂擱兩相比較,留青技法及荷塘構圖相近,但雕工較為纖巧細緻,個人判斷應為正值盛年的趙榮作品。





下載網路-趙德楨 趙榮祖孫兩代金陵竹刻藝術珍品展2011-04-14在南京工藝美術大樓舉辦











展品彙集了祖孫兩代的金陵竹刻藝術珍品近100件,其中含有過世趙德楨老人生前創作的二十多件代表作品,現已成孤品、絕品,價值極高,以及趙榮從藝30年間的代表作。涵蓋了人物、花鳥、走獸、山水、書法五大題材,技藝以留青竹刻為主,也有沙地陽刻等。品種主要有臂擱、扇骨、鎮紙、掛屏等。







15-363.兩件現代竹雕-己巳(1989)趙德楨(1916-2006)刻留青荷鳥圖臂擱及趙印款留青荷塘圖筆筒的收藏(102.5.4)




此賣家為南部藏家,業餘網拍其收藏,賣場以中外郵幣為主,偶爾有些雜項工藝品。其經營方式是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不接受議價,不提前結標,要買家逕自上網競標。已累積一千兩百多個評價,沒有任何負評,是有信用的優質賣家。



(102.4.29)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竹器 > 雕刻品項目中,就看到這件標題-新中國名家趙德禎花鳥四重竹雕臂擱,長31.67.5CM,在前一天上架。由照片看這件留青竹雕臂擱所雕荷葉蓮花及鳥兒細緻生動傳神,整體有名家格,於是上網找到趙德楨生平資料:


趙德楨(19162006)是近現代金陵竹刻藝術的集大成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14歲在城南扇骨營隨金陵竹刻大家張家秀學藝,三年出師。其竹刻藝術以留青為特色,刀法生動流暢、深淺有致,作品古樸典雅、意境深遠。194721歲應邀到北京琉璃廠刻製扇骨7年,齊白石、吳光宇、周元亮等書畫名家經常光顧他的店鋪。這些名家們還經常和趙德楨討論構圖、書畫立意等問題,讓他從中悟出了很多小竅門。六十年代起先後在南京工藝美術公司所屬工藝美術研究所和棲霞十月製扇廠從事扇骨雕刻。1985年至2001年,被聘請在工藝美術大樓外賓部設立工作室,專門從事竹刻藝術創作和製作,主要刻扇骨和臂擱,由於工藝複雜價格較高,購買者以外賓為主,在旅遊高峰時一天要接待幾十批外賓,忙得飯都吃不上。一件作品剛剛完成,沒等趙德楨放下刻刀,觀賞的外賓立即搶奪在手,將其買下。2006年九十高齡去世,作品已被收藏在博物館裡。



另外上網只找到一件-辛未(1991)近代金陵竹刻名家 趙德楨留青博古臂擱(436.8公分)要價¥20000元,雖然題材不同,但雕刻風格及落款類似。此件留青荷鳥圖臂擱,雕工細緻生動傳神,應是趙德楨作品。於是列入追蹤名單,準備屆時參與競標。終於等到(102.5.4)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只有一人參與競標,經14次出價,最後在預算內以起標價近兩倍價得標。匯款後第四日就收到貨品,檢視實物與照片色差並不大,但實物比照片更為細緻生動傳神。個人認為趙德楨留青作品藝術成就並不輸近現代名家如徐秉方、白士風及范遙青等人,但其知名度及行情則遠遠不如,應是本身觀念較為保守,很少和記者打交道,不喜歡宣傳有關。反觀這些在檯面上知名的竹雕家,經知名鑑賞大家王世襄大力推薦下,在拍賣市場屢創高價,實在令人不勝噓唏!






最後一位金陵竹刻師 工藝精湛生活清貧盼人繼承


2009-09-21 文章來源:龍虎網



她是一個內斂、嬌小而溫婉的女子,但她的作品卻有男人非常剛性的一面;天天和竹子、刻刀接觸,她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還留下了一處處刀痕,但她執著依舊。她就是趙榮,金陵竹刻碩果僅存的傳人。



  就像明代文學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說,金陵有一個叫濮仲謙的刻竹高手,他潛心刻竹,讓三山街一帶賣他竹雕藝術作品的人都發了財,但自己卻依舊清貧。幾百年後的南京,金陵竹刻的傳人仍然秉承著這種對藝術執著、對生活淡泊的態度。



  近日,南京給25人頒發南京市第一屆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趙榮就是其中一個。



  竹刻手藝是爺爺傳下來的絕活



  甘家大院門口,眼前的趙榮和記者心目中的大師形象有非常大的落差。嬌小的個頭,牛仔褲加深藍色T恤,看上去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根本不會往工藝美術大師上靠。



  當趙榮把她的作品一一擺在記者面前時,記者這才意識到眼前這個女子一點也不簡單。一方方比巴掌稍寬的竹段,像是被施了魔法,深深淺淺,畫面立體而靈動。朱雀玄武、精衛填海、荷花牡丹,不論是人物,還是山水花鳥,每一幅作品都精緻至極,剛柔並濟,或線條繁複、或古樸飄逸,件件都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



  趙榮的絕活是祖傳手藝,她的爺爺趙德楨是赫赫有名的金陵竹刻傳人,作品已被收藏在博物館裡。



  14歲,趙德楨就拜竹刻名家張稼秀為師,在扇骨營學藝。爺爺那時候特別苦,冬天手生了凍瘡也沒有辦法,頂多戴一雙手套,還是只有半截的,因為手指要雕刻,是不能有任何遮擋的。趙德楨算是和竹刻有緣的人,他三年出師,21歲就被調到了北京琉璃廠專門從事竹刻手藝,齊白石、吳光宇、周元亮等書畫名家經常光顧他的店鋪。這些名家們還經常和趙德楨討論構圖、書畫立意等問題,讓他從中悟出了很多小竅門。



  趙德楨擅長把書法、山水等刻在竹子上,其風格蒼勁古樸,在書畫賞玩界號稱寸竹寸金。但在那個特殊年代,趙德楨回到南京後曾經被下放了一段時間,後來才又回到藝術研究所。從1985年開始,趙德楨就在地處北極閣山下的工藝美術大樓(數年前因城市建設需要被拆除)從事竹刻藝術。一直幹到2000年他84歲高齡時才告老退休。在工藝美術大樓內,趙德楨在旅遊高峰時一天要接待幾十批外賓,忙得飯都吃不上。一件作品剛剛完成,沒等趙德楨放下刻刀,觀賞的外賓立即搶奪在手,將其買下。



  最出色的徒弟也是最後的留守人



  金陵竹刻主要以扇骨和臂擱為主,尤以在扇骨上雕刻留青竹刻著稱。留青就是在竹子的表面雕刻,是淺雕。明清時期,金陵竹刻嘉定竹刻並稱兩大竹刻流派,濮仲謙就是當時金陵派的翹楚。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從事竹刻的藝人尚有五六十人,店鋪作坊多集中在城南的扇骨營、木匠營、半邊營等地以及江寧的三山鎮一帶。但這一技藝到了趙德楨時期已日漸式微。



  趙德楨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但膝下的這對兒女都沒有繼承父業。而在趙德楨身邊,一直有一個小小的身影,每天看著他寫毛筆字、畫畫,在竹塊上細雕慢刻。小身影把老人的一舉一動都記在心裡,一邊悄悄學習,她就是趙榮。18歲時,趙榮終於找到機會,爺爺正式收她為徒了。當時和趙榮一批的學徒很多,一部分人自認沒天賦,走了;一部分人堅持了一段時間,覺得太苦,也走了。最後,趙榮成了爺爺的關門弟子,也是唯一一個學生。三年前,90歲高齡的趙德楨去世後,趙榮成了最後的金陵竹刻傳人。



  那時候學習苦啊!趙榮伸出手,她右手中指指尖有一層厚厚的老繭,手上,還有一條條大小不一的傷痕,別以為刻刀又小又輕,事實上,在竹皮上要使很大的勁,尤其是手腕的力量。為了練力量,我曾經和男人一樣舉很重的啞鈴。刻刀在竹皮上重重落下,要刻出流暢的線條,稍有出錯,一整塊竹子就作廢了。



  山中竹手中刀能玩出啥花樣



  能夠在竹塊上雕刻並且玩出這麼多花樣的刻刀,究竟長啥模樣?記者強烈要求體驗一把。



  趙榮從包裡掏出一個用報紙包紮的長條紙包,一層層剝開,露出大大小小近20把不同樣式的小刻刀,有的刻刀刀尖呈三角形,有的呈梯形,有的只有一頭有刀尖,有的兩頭都能用……所有的刻刀都發著銀亮的光芒。



  這些刀市場上買不到,都是幾十年前我從一個老爺爺那邊定做的。30年來,我每天把它們磨得溜光鋥亮,用起來非常順手,心裡怎麼想,它就能刻出什麼樣的作品。記者嘗試著拿起一把兩頭都可以用的小刻刀,像拿筷子一樣,把它倒頂在中指指尖,但捏在手裡,那刀是的,根本吃不上勁,也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該用多大的勁。



  看著記者的笨拙,趙榮笑了:沒有幾年苦功夫,是拿不好刻刀的!而如今,趙榮和刻刀已經打了30年交道,竹刻也成了她賴以求生的唯一手段,也是她的精神支柱。



  說起竹刻藝術來,即便不善言談,趙榮也會變得滔滔不絕,竹刻首先要選好竹料,竹料要選安徽的冬竹。每年12月份去安徽黃山、涇縣一帶購買,竹齡很講究,一定要4歲左右的毛竹。年齡大了,毛竹的表面就會出現深淺不一的凹槽,還會出現小斑點;年齡小了,毛竹硬度不夠,拿在手上感覺都不一樣。只有4歲的大毛竹,硬度、色澤都恰到好處。



  這樣就可以直接雕刻了嗎?趙榮笑笑,還早著呢!我家裡有一口非常大的鍋,我把所有可用的毛竹都扔進大鍋裡,加上一點明礬,先用大火,然後小火,前後一共煮上三個小時,明礬就能夠滲入毛竹裡面,預防被蟲蛀。這樣還不行,還得再晾曬兩個月,直到毛竹的表皮由青色變成琥珀黃色,才能進行雕刻。



  準備工作就得花上幾個月,至於雕刻呢,則更是個精細活兒了。趙榮介紹,僅僅是工序就有十多道,先得把大毛竹加工成適合的大小,再用毛筆在上面簡略地勾圖,再用圓刀、平刀等各種工具依樣刻出圖案來。接下來,要進行過渡色,層次、做底、特殊效果等畫面處理,手法則可以分成切(構線)、鏟(把畫面以外的多餘竹皮去掉)、刻、敲、刮、開槽、旋等,全部過程要用到單口、平口、槽刀、圓刀、大針刀、小針刀等67種刀具。



  竹刻是慢工出細活,我每天大約只能刻巴掌那麼大,一件像樣的竹刻藝術品要花上10多天。



  畫是可以上色彩的,而我的竹刻只有一個色,怎麼辦?我每次都要仔細想好,把所有圖案都融到腦子裡,再用深淺不一的刀法表現出來。它們就是我的全部,真的是用心血刻出來的。



  趙榮最得意的作品還是映日荷花別樣紅,整個畫面就是一個龐大的荷葉上立著一朵正在綻放的荷花,花蕾層層疊疊;畫面的空白處凹凹凸凸,非常斑駁,透著醬色。一拿在手上,記者就喜歡上了它。我已經先後雕刻了8年,每天都會拿在手上摸一摸。趙榮對自己的這件作品充滿了感情,她說,最初雕刻的時候,沒想到會是現在的效果。期間曾經有藏家出手要買,自己猶豫了一下,幸好沒賣出去。



  工藝精湛生活清貧是金陵竹刻人的風骨



  如今的趙榮,竹刻藝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她向記者出示的自己創作的作品,堪稱中國傳統藝術造型的竹版寶庫,內容從神話人物、花鳥魚蟲到戲文傳說、祥圖瑞獸,林林總總約有500600種。趙榮自己最滿意也最擅長的是仕女等人物,她刻出來的人物,或嫵媚或端莊,頭髮鬢髻、衣袂皺褶,只有毫米粗細,卻絲毫不亂。



  不過,趙榮的竹刻藝術生涯其實十分艱難。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傳統美術手工藝品可以出口掙外匯,趙榮和爺爺的竹刻曾經風光過一陣子。然而從2000年開始,工藝美術大樓的展示櫃檯陸續撤銷,趙榮的生活一下子沒有了著落。由於從來沒有瞭解過市場,一直悶頭搞雕刻,趙榮突然發現自己很茫然,空有耗費無數心血完成的雕刻品,卻不知道往哪裡銷。當時,趙榮的生活非常拮据,她一家人居住在租賃房內,孩子要念書、老人需要照顧,自己又失去了生活來源。幾個月時間,趙榮背著幾十斤重的作品,在夫子廟、朝天宮等地一家家店登門兜售,但別人一聽一塊竹子就要幾百上千元的,都拒絕了她。



  為了改善生活,趙榮一度放棄了自己摯愛的竹刻生涯。她和家人湊了點錢,在夫子廟找了一個流動小攤點賣賣雨花石、小掛件等旅遊紀念品。可是一直沉迷於竹刻藝術、沒有多少生意頭腦的她,做生意一年多下來,算算還是賠錢……這條路行不通,而且憑良心說,趙榮也捨不得心愛的竹刻藝術。她和竹子打了一輩子交道,深信一句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於是,她又開始在家潛心雕刻。



  南京市工藝美術家協會秘書長陸曄告訴記者,金陵竹刻創始人濮仲謙作品價值很高,自己卻不會利用,往往隨意送人或便宜出手,有些人得其一件,轉手賣出高價。當時商業中心三山街一帶,靠此發了大財的有幾十人,而濮仲謙自己卻清貧如洗;清代的潘西鳳也類似,曾為官卻仕途困頓,後歸來賣藝為生,窮困潦倒,藝術上卻成就驚人。鄭板橋說他是濮仲謙第二。現在趙榮性格也有點相似,都是不善鑽營者,但卻促成了藝術上的成就。



  雖然有的時候一個月都顆粒無收,但是,我每天都在雕刻,我希望像爺爺一樣,繼續竹刻生涯。趙榮說,她雕刻的扇骨300元一件,而雕刻的整塊作品大約價格在3000元,我也不知道市場行情,都是我自己開的。而陸曄告訴記者,事實上,現在的竹刻藝術品價格很高,常州一位元竹刻藝術家的一件作品曾經被拍賣到了10萬元。



  誰能有望繼承絕活



  趙榮如今的辦公地點在甘家大院,採訪期間不斷有人前來參觀,講解員說,這就是南京碩果僅存的金陵竹刻,就是以刀代筆在竹子上作畫。



  這樣的絕活是否只傳家人,不對外人傳?趙榮搖搖頭,只要有興趣的人,我都願意收,但有天賦又能吃苦,耐得住寂寞的人少。倒是我兒子,現在20多歲了,讀大二,好像有興趣,不過現在才開個頭。



  就在趙榮最困厄的時候,一些書畫藝術愛好者注意到了這個最後的金陵派竹刻傳人。在他們的幫忙下,趙榮開始在網上向全國的書畫愛好者進行銷售……而南京市工藝美術大樓也在醞釀給她專門開一個工作室,又可以現場展演,又能銷售。



  對從業藝人而言,要讓金陵竹刻重現生機,必須堅持精品意識。我最近正在做一組《八仙過海》掛屏。整件掛屏由24片竹段組成,拼接起來就是一副八仙過海的圖案。趙榮表示,在金陵竹刻領域,製作這種掛屏算得上一大創新,因為圖案是組合而成,這要求每個竹段上的圖案都要精細準確,拼接起來要絲毫不差。趙榮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