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古之寶款魚耳銅爐


 (4.7  外徑7.3   口內徑5.2    雙耳距9.5cm  298公克)
















15-165.一件世古之寶款魚耳銅爐的收藏(99.9.18)


    


           此賣家為一有開門市的骨董店於半年前所成立網拍賣場,賣場以高古玉器、古瓷及銅器雜項為主。其經營型態主要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由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對於特殊等級較高文物,則定標價999,999,999,表示有兩層意思,一可能是非賣品,二則是需向賣家詢價。另外為招攬人氣有時會以1元低價起標,但不保證年代新舊,標多少賣多少。經觀察評價雖不高,但無負評,判斷應是正派經營,由照片判斷應是開門老件,但覺得所定價位是收藏價,因此只能瀏覽純欣賞,一直未曾下手。


 


         每天上網拍搜尋網拍中,在99就看到這件前一天中午上架標題為---私家款雙魚耳銅爐,為1元起標,標明通高4.65公分,雙耳間最長間距9.5公分,重298公克,表明此件為藏家委拍,不保證年代。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加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鑑定銅爐,要從造型、款式、色皮、皮殼、外表鏽蝕污垢、銅質重量等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銅爐新舊及年代是有其難度,特別其中特徵,若因照片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解像力不足的款式初步判斷,是否入清老爐風格?但未上手觀察,無法上手敲擊根據聲音輕脆與否,判斷其銅質好壞煉銅是否精純?


      


         目前大陸仿古文物猖獗且技術高超,特別近年來老銅爐在大陸市場價位高漲,此種仿古銅爐在玉市隨處可見,一件幾百元至 一兩 千元即可購得,另在網拍的銅爐也多數是新仿品,其中較高仿製品,皮殼銅鏽風化仿製幾可亂真,行家肉眼看當然難逃眼力,但根本無法由照片看出破綻。近日來曾搜尋兩件由照片看似乎是老爐,但收到上手檢視後,才發現是高仿新品,還好事先有鑑賞期約定,退貨還錢不致血本無歸。


 


         由僅有的三張網拍照片看,其魚耳爐造型線條算優美,底款世古之寶也相當工整,銅爐內部累積煙垢,還帶一點些微綠銹,判斷有入清老爐風格。但其外表色皮就相當可疑,為黃色亮晶晶,沒有任何色皮及銅鏽和污垢,很像是新仿製品。也有可能是老件,判斷後代子孫無知,在每次祭祀時看銅爐污黑不雅觀,以香灰加以擦拭成亮晶晶,致沒有古味。此銅爐若入清到代老件當然應積極下標,但若標到近現代新製品則將血本無歸,評估為不開門老件機會相當大,但仍有近現代新製品,決定屆時以較行情低價位進行下標,於是列入追蹤名單。      好不容易等到918晚上拍賣結束時間前一刻,進入賣場觀察共有其他6人參與競標,結標前3分鐘加價下標,最後經第26次出價最後得標。匯款後,第三日(99.9.21)就收到銅爐。上手詳加檢視:


1.造型: (4.7外徑7.3口內徑5.2雙耳距9.5cm)雙魚耳造型小巧穩重,線條優雅,應是琴爐,為文人雅士彈琴時置於旁邊焚香用。


         魚耳銅爐造型仿自宋代官窯的款式。《宣德鼎彝譜》中曾美贊其款制典雅,為諸爐之冠。雙魚耳爐與戟耳爐的耳形相類,惟雙魚耳下端分叉,用以象徵魚尾,這是和戟耳最大之不同。雙魚耳究竟有何指呢?有人謂之是佛家八寶(又稱八吉祥)之一的寶魚。但普遍認為雙魚耳爐用來象徵魚水之歡之意,想當年宣德皇帝將其大多擺設在燕居密室中,必定是魚水之歡的寓意。此爐型如果用於賞玩,便無大礙,若誤用於供奉神佛祖位前,恐有褻瀆神靈之慮。


2.鑄造方式:老件銅爐傳統製作工法為脫蠟法。脫蠟法表面較細緻平滑沒有砂孔,沒有多餘肉粒不需再打磨,但成本較高昂。現在一般仿品為減少成本,其製作工法翻砂鑄造,而非較高級的脫蠟法,會在表面留下鑄造砂孔,表面有經規則性打磨拋光痕跡。


         此銅爐表面細緻平滑沒有砂孔,表面沒有規則性打磨拋光痕跡,應是脫蠟法製作。


3.銅質:古代銅料為原礦銅加以熔煉來源取得不易,不像現代銅礦以電解法取得容易價廉。所以古代銅料價較稀有高價,銅重等於貨幣,部分時期甚至允許民間私鑄銅錢。老件銅爐因原料貴重一般較為輕薄,但少數質精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標準款銅爐,以及工整宣德篆書款和私家款銅爐等專家斷代為清中早期銅爐,卻相當沉重。


         此銅爐雖小巧,胎體並不算厚重,但上手有沉重感,敲擊聲清脆,表示經過較多次精煉。


4.色皮:級數較高的老銅爐製作時都會有作色皮,但有時後代子孫無知不當保養方式,在每次祭祀時看銅爐污黑不雅觀,就以香灰加以擦拭成亮晶晶,以致傳世明清銅爐,多數是黑色皮殼,這黑色並非原先製作色皮,銅質本身若經長久歲月自然氧化,表面會形成黑色色皮,並在死角氧化成綠色銅鏽。目前有時見到各方面特徵怎麼看都是老銅爐,但其外表卻黃色亮晶晶,沒有任何色皮及銅鏽和污垢,有時賣家還謊稱是鎏金或含金成分,即為不當保養以銅油加以擦拭。


         此爐為棗紅色,應是原來色皮經過度不當保養,以致外表自然風化痕跡盡失,讓人感覺像新製品,完全沒有老味。


5.皮殼包漿:老件表面及爐內應有歲月陳年污垢,爐面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


        此件爐外表相當乾淨沒有污垢,但在耳的死角及爐內殘留煙灰污垢,還帶一點些微綠銹,判斷應為入清老爐使用所留下。爐內呈現出老爐製作時所留下凹凸不平特殊表面,爐外表面散發出包漿寶光,放大鏡觀察其表面,有老件使用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6.款式:私家款一般都是明末清初官宦人家或富人自用的款識。當時產量較少,留下來至今更少,較為開門,沒有宣德爐仿製那麼氾濫。


        此爐款式為世古之寶篆字款也款,字體雖小,但相當工整筆畫清晰,印底有自然陳年污垢,清除不掉。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此銅爐造型典雅穩重,線條優雅,棗紅色皮,上手沉重感,敲擊聲清脆,款式工整,評估應有清中期年代。但可惜原來棗紅色皮經過度不當保養,以致外表自然風化痕跡盡失,讓人感覺像新製品,完全沒有老味。也就是如此不開門老爐,讓一般買家心存疑慮,不敢追高,才能以較低價位購得,算是物超所值!


 


   


中國古代銅香爐


  銅香爐是盛放香料燃燒的熏香器具,它的作用有四種。其一,用於祭祀神佛和祖先,給人一種清香、寧靜、肅穆之感。其二,文人讀書、寫字時燒香使空氣芬芳,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其三,熏香衣服,增加舒適感。其四,作為文玩欣賞,供文房擺設。


  我國在漢代曾鑄造過銅熏爐,俗稱博山爐。博山爐器形近似戰國時期的青銅豆,爐體呈半球形,上有鏤空的山形蓋,圓盤形底座,中有圓柱與爐體相接。後來又鑄造使用過一些鴨形銅熏爐。隋唐時期流行一種形似蒙古包的銅熏爐,這種熏爐爐體呈圓盤形,上有鏤空的山形蓋,形狀近似蒙古包,下有獸足。


  宋代在徽宗時期崇尚古物,盛行仿造古代工藝品,燒香使用的器皿也是仿照古代青銅器的款式,以商周時期貴族使用的鼎、簋、鬲等青銅禮器為藍本,開始流行三足與圈足銅香爐。宋代的銅香爐外底正中一般刻有陰文篆書款,如子子孫孫永用上寶等以示寶貴。


  明代永樂時期傳承宋代的仿古遺風,繼續流行銅香爐。永樂時期的銅香爐外底正中有刀刻陽文楷書款大明永樂年制永樂年古式造六字,銅香爐刻有年號款是從永樂時期開始。宣德時期進一步崇尚和仿鑄古器物,宣德的禦制銅香爐俗稱宣德爐,鑄於宣德年間,它是當時冶煉技術與鑄銅製作藝術傑出的代表作。


  宣德爐的造型以商周青銅禮器為藍本,有鼎形、簋形、鬲形、形與敦形等多種款式。宣德爐銅質精良,器表顏色繁多,主要有褐色、栗殼色和棠梨色。其裝飾工藝有鎏金、滲金(俗稱灑金)等多種。


  宣德爐的仿品和贗品都很多。所謂仿品是只仿其器形而不仿其器款,贗品則不但仿器形,而且還仿器款。宣德爐最早的仿製者是吳邦佐,他是負責監督鑄制宣德爐的官員,宣德爐停鑄後,吳邦佐即按照鑄造宣德爐的方法,並雇用原鑄制宣德爐的工匠自行鑄造。他所鑄之爐精巧典雅,可與宣德爐媲美,其器款為篆書琴書侶或楷書宣德五年臣吳邦佐造


  宣德爐的特徵是銅質優良,造型古樸典雅,製作精細,紋飾精緻,工藝精湛。器款在外底正中,為刀刻陽文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書法近似歐體,器款的字心上省略一橫。這種字心上的一橫被省略的寫法始於漢代,漢碑、魏碑中的字心上普遍省略一橫。唐代書法字帖的字寫法既有省略一橫,也有保留一橫,如歐陽詢字帖的寫法省略一橫,顏真卿、柳公權字帖的寫法則保留一橫。元代趙孟頫字帖的字寫法也省略一橫,明代繼續流行這種寫法。現在傳世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的銅香爐很多,最常見的是橋耳鈍錐足圓形爐,它既有明代的贗品,也有清代的贗品。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字心上省略一橫的銅香爐是明代鑄造,保留一橫者則多數是清代所鑄。當代的贗品更充斥市場。


明代宣德時期是銅香爐鑄制的鼎盛期,此後鑄爐比較著名的有玉堂清玩的嚴東樓,嘉靖年間的學道。萬曆、天啟年間的甘文堂、周文甫、施念峰、胡文明等,還有明末的石叟以及景泰、正德、崇禎、康熙、雍正的年號款。


 


 


 


明代宣德銅香爐真偽辯


          爐是古代焚香燒炭之器,有熏爐、香爐、手腳爐之分。明初宣宗宣德年間所鑄的銅爐屬焚香之類。當時宣宗皇帝是為郊壇大廟鑄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爐,後來遂擴大為陵墓、寺廟及權勢之家燒香、拜佛、祭祖之用。


 


   中國的香爐(焚香之爐)究竟始於何時,比較多的說法是漢代。那時,佛教的傳入對香爐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禮佛有焚香之舉,乃制香爐。從屢見的自漢墓中出土的博山爐可以認為是中國香爐的始祖。博山爐有銅鑄的,也有陶制的,在爐中點燃香料,青煙在蓋的孔洞中嫋嫋飄出,香氣四溢,如通神明,爽身心,驅蚊蟲。明代的宣德香爐即承此俗。


 


  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他在明太祖創業的基礎上,使原來嚴密的政策略趨向平穩,權利則更為集中,並實行一系列有利於發展生產的措施。宣德六年,他命鄭和七次下西洋,更進一步溝通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由於政治、經濟的繁榮發展,各種工藝品的生產製造亦出現了百花爭放的局面,聞名遐邇的宣德爐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宣德香爐的選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樸典雅,當時就十分的珍貴。據載:宣德爐僅在宣德三年鑄造過一次,共得5000只,以後即封爐不鑄。數百年滄桑,至今的宣德爐的存世量更是鳳毛麟角,稀若星辰了。90年代以來,宣德爐繼宜興紫砂壺後成了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上的新寵。臺灣、香港、新加坡、日本等東南亞各國的收藏家競相高價收藏,其珍品現今每只的價格已可達十余萬元至數十萬元之巨,可以說比六七十年代價格上漲了千倍。


 


  宣德銅香爐的選料之精,可謂是歷史銅製品中的極端。據明史載:宣德初南方暹羅國獻風磨銅31680斤,蓋風磨銅品質極優,加入了金銀等30餘種貴金屬,反復冶煉412次後製成。宣德爐鑄造後珠光寶氣,晶瑩溫潤,同時還有用赤金640,白銀2080作銅裝飾的生金、鑲嵌、鎏金銀之用,其他如番硇砂、紫碓石、紫礦石、胭脂石等十餘種材料作銅的地子的顏色。因此它的色彩豐富以紫紅色為基調,有褐、青、綠、紅、藍、黃、白、金等數十種顏色。歷經數百年後,爐的外壁形成了厚厚的一層自然包漿更加美麗動人。


 


  宣德銅香爐的造型古樸莊重,做工精緻,亦是繼商周青銅器之後我國鑄造工藝中的極端。宣德爐採用當時先進的失蠟法鑄成,經過打磨後找不出拼模和鑄口的痕跡。爐分爐耳、爐身、爐足三部分。爐耳有:象耳、獅耳、環耳、,都成對置於爐身的兩側。有的爐不飾耳,而爐身素光不作紋飾,使之盡現宣德爐美麗古樸的銅色和莊重的造型。也有少量的宣德爐在外部敲上些小塊金箔,謂之生金,熠熠生輝,金塊大小相間,小者呈星點狀,大者如片狀,如金色的雨雪交加,富麗豪華。爐足有圈足、圓乳形三足、方圓形四足等,形式多樣,因爐身而異。爐壁厚重,手感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宣德銅香爐的款式規範,端莊。其款多落於爐外底,為大明宣德年制楷書長方形陰文款,作六字二排或六字三排,字體秀麗,有晉唐遺風,宣德的字右側中間少一劃,是該揩款的特色。此外亦有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的篆款,皆以小篆出之,字型有王莽(東漢)懸針篆的特色。


 


  宣德銅爐名冠天下,嗣後多有仿製。有當代仿、明中期仿、明末至清早期仿、清末民初仿和現代仿等幾類,他們各自的特點如下。


  1、當代仿。宣德三年宮廷封爐不鑄之後,當時的監造者將原來的工匠再集中起來,另行鑄造。由於原料不足,風磨銅已經用完而不復出,鑄工只能以黃雜銅代之,雖做工與以前一般極盡精緻。形態更為多變,但銅質終於不及。同時底款有了變化。字數增多,為大明宣德五年監工部官吳邦佐造工部員外臣李澄德監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2、明代中期仿。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間,朝野亦需用銅香爐,因宣德爐已經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爐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變化。此時爐的特色是銅色泛黃,器身鑄有伊斯蘭文。明代中期伊斯蘭文化大量傳入中國,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斯蘭教,所以當時製作的工藝品如銅器、瓷器、景泰藍及許多的物品之上多有伊斯蘭文(回文)的出現,至明末鑄造的宣德爐上亦沿此風,並且楷書、篆書並用。


  3、明末和清初仿造。該時的工藝美術器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宣德爐仿品製作亦美,並沿用明代的失蠟鑄造法,但在造型上與明代相比,惟顯靈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紅、橙黃等。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還有署袖雲居水雲居風月侶等的篆書方款。


  4、清晚期至民國時期仿。其銅質粗,砂眼多,爐壁薄,分量輕,有的以翻砂法澆鑄,工藝更加粗糙。在北京前門大街一帶就有專門偽造宣德爐的店鋪,打磨廠東大市炭兒胡同有專鑄宣德爐的作坊,作成後做舊、塗色、上蠟,以此牟利,往往借道上海向外推銷,亦有銷至蒙古地區,但做工粗糙,爐胎薄,銅質差,多砂孔。


  5、現代仿。有三種情況,一是採用江南一帶以黃雜銅翻砂鑄成,粗劣至極,爐身不加紋飾,雙耳上翹如橋形,體輕薄而多砂眼。二是採用現代的失蠟法澆鑄技術,此類仿品可以說在造型、重量上與真品相伯仲,但細看銅的質地、皮殼、包漿、打磨的光潔度等,兩者差異就大了。現代仿品用的是電解銅,色紫紅,手撫之而無細糯之感,唯苯而已,且仍生澀淺薄,在打磨方面現代大多借助拋光機械,由於轉速太快,光澤過分的激烈,火氣亦大。


  宣德爐和其同時代的仿品,現今已很難分辨,一般均作真品論,價高。明末清初仿品的價格目前亦達23萬元(人民幣),至於清末民國和現代的仿品則價低廉,不為藏家所取。


中國收藏網


本文來自: www.findart.com.c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