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明清牙雕的種類和價格


   


         象牙色澤悅目,質地細膩,是雕刻的上佳材料。中國牙雕歷史悠久,數量眾多,但傳世的牙雕絕大部份都是明清時期的。本文從收藏者的角度出發,將明清牙雕分為四大類,並對每個大類的代表作和市場價格略作涉及,希望對牙雕收藏的普及和興趣開發能有所裨益。


 


        首先,象牙的鑑別特徵是截面有交叉向心圓紋。現雕刻常用的古象牙(mammoth)和近現代象牙的區別在於顏色和質地。古象牙泛黃多裂。


 


         象牙忌乾燥和溫度突變,如若保存得不好易開裂。在玻璃櫃中擺設牙雕時,旁邊最好放1-2杯水;擺設時注意光源,象牙對光也有反映,長期見光的一面較白,背光的一面泛黃。不擺設時可用不吸水的紙包起放入箱內。以下簡要介紹牙雕的幾個大類和市場價格。


 


 


1、宮廷製品類按史料記載,元代宮廷即有專工牙雕和犀角雕的作坊,但出土的牙雕實物只有一、二件。明代的皇家牙雕由御用監製作,明代的牙笏存世不少,當是一品官到五品官朝見時所執。今所見者大小不等,有圓頭和方頭之分,價格大致在人民幣5000元到20000元之間。


 


          清代的宮廷牙雕由養心殿造辦處的牙作、如意館製作。牙作和如意館招募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嘉定的施天章、封岐,廣東的陳祖章等。關於清皇家牙雕的一個關鍵且有爭議的問題即是否有所謂的清宮廷牙雕風格。故宮的楊伯達先生持肯定回答,而《從商到清的中國牙雕》一書的作者持否定回答。楊伯達先生認為,儘管牙作和如意館在每個時期都是一個不固定的由全國各地工匠組成的團體,但每個工匠都必須約束自己的帶有地方性的個人風格,而服從的宮廷風格。 


 


       《商清牙雕》的作者認為,牙作是一個不穩定的組織,其成員流動性大,上一班人馬和下一班人馬往往沒什麼關聯,所以很難有一種皇家風格的流傳和繼承。


 


         從已發表的宮廷實物來看,既有楊伯達先生所言的雅意突出的製品,也有地方風格明顯的物件(如廣式牙雕)。筆者以為,需要區分對待兩個不同的問題:


一是有沒有凌駕於地方風格之上的宮廷風格?


二是那些雅而簡的宮廷製品是不是代表著清牙雕的最高審美趣味(或者至少最高審美趣味之一)


   


          對第二個問題筆者基本上持肯定的態度。地方風格也許在兩字上能超過宮廷的那部份簡而雅的製品,但在字上明顯不及。在這種意義上,我贊同楊伯達先生將那類以雅為主的宮廷製品區分出來而重點對待。但我認為這少量以雅為主的宮廷牙件尚不足以構成一種風格或流派,因為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牙件的特點貫穿著不同時期且能追溯不同時期的承接關係。與其說這些牙件的特點代表著一種風格,還不如說它反映了某個特定時期皇帝或者造辦處的一種審美觀點。所以,雖然對第一個問題我不敢否定,但同樣我沒有足夠證據肯定。


 


 


2、人物圓雕類明代後期象牙人物圓雕作為一種產業在福建漳州興起。明漳州牙雕多隨形,刻工簡練,但注重臉、手和衣帶的表達。其價格取決於牙雕的大小、題材和藝術水準,大致在人民幣5000元到80000元間。 漳州牙雕善於表達人物的內涵。


 


         清代的人物圓雕數量眾多,題材多樣,其中大型的用整支象牙雕的人物多是乾隆以後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一種常見的清或民國的象牙臥裸女,這類牙雕的藝術價值不高,小的不到10厘米,價0.1-0.2萬元,大的有40多厘米,價幾萬元。關於它的性質有爭論。傳統西方的說法是醫用。 以前看病指點女子身體不便,所以用裸女模型指患病部位。 直到今天西方人還是將它稱為醫生的女人。另一說法認為它是仿自西方象牙臥聖嬰造型的中國化玩物。筆者傾向於後一種說法。前一種說法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裸女這麼小怎麼可能指得清楚患病部位? 該類的原始造型顯然帶有西方影響,應最初是明清出口西方的玩物,後來銷路好,式樣就固定了,其後一直到民國還有製造。


 


3、文玩雜件類儘管有些明代文人認為文玩擺設不適於用象牙製作,但存世的明清牙雕文玩雜件數量卻相當多,其中包括筆筒、臂擱、掛屏、插屏、筆架、筆洗、筆、鼻煙壺、裝飾瓶、香筒、蟲罐、如意、針筒,各類碗、盤、盞、碟、盒、杯、壺、鏡背、鏡框、挂件等等。


 


4、出口類如果說明代牙雕出口的中心是漳州,那麼清代象牙出口的中心是廣東。乾隆年間及以後,廣東出口了大量的牙雕,包括裝飾扇、名片盒、首飾盒、象棋、信插、傘柄、鏡框,工藝繁複的船、塔、多層球等等。這些出口物件的共同特點是迎合西方人的心理,在工藝上講究細和繁。今天我們再來看這些物件,工藝上我們可能會感嘆它們的精美,但它們的藝術內涵相對比較貧乏。


 


         傳統的牙雕好壞評判法,是圍繞三個字。 而三字中以為首。但事實上很少有哪件牙雕能滿足所有的三個字:一件牙雕太細太繁了自然整體就不會有素靜的雅緻。從收藏角度而言,一件牙雕無論在哪個字上能達到上乘,愚以為就值得一藏。器物的內涵和整體效應固然重要,但工藝的細緻和造型的繁複也同樣耐人品味。


 


        目前,中國大陸的明清牙雕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拍賣會的明清牙雕成交率和成交價都不太穩定。從投資升值的角度出發,筆者認為造型設計好的明圓雕、明清筆筒,以及工藝精細的出口牙件是較理想的選擇。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鑑賞──牙雕


 


         牙雕一般是指用大象的牙齒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它與竹雕、木雕,並稱雕刻工藝中的三大門類,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重要的組成部份。

      
   牙雕工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兩百五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就以象牙雕刻裝飾品隨葬,做工十分精美。唐代的象牙雕刻品更是聞名中外,日本「遣唐使」曾攜帶象牙雕刻品回國。明清兩代是中國象牙雕刻藝術的鼎盛時代。自明代起,象牙雕與竹、木、角等小件雕刻一樣,成為文人几案上陳設之珍玩。清代前期,象牙雕刻基本繼承了明代的傳統。清中期以後,象牙雕刻藝術創作方面向繁瑣發展。當時,象牙雕刻分宮廷和民間兩大類。清宮廷內專設工場,製作供皇帝玩賞的象牙雕刻藝術品。宮廷雕刻做工細膩,人物、花鳥紋飾多仿繪畫筆意,著色填彩亦有一定章法。民間之佳作多立意清新典雅,為文人雅士所偏愛,還有一些文人畫家不僅設計構圖,還直接參與雕刻,使牙雕的風格出現以下新的變化。

        
清代的象牙雕刻藝術分為江南與廣東兩大藝術流派,俗稱「蘇州工」與「廣東工」。有諺語云:「蘇州樣,廣州匠」,從傳世象牙藝術品來看,當時蘇州牙雕藝術對全國的影響較大,「蘇州工」講究小巧、靈秀,工藝精湛,多注重顯示高雅的趣味。例如象牙插屏,其制式一般不大,作為書房文玩,擱置在書桌上(見圖)。象牙插屏上多有詩文、人物圖案,富有書卷氣息。清早期象牙插屏通常工藝簡樸,線條明快,清晚期工藝則精細,構圖繁複。「廣東工」著重於雕工,並講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裝飾,作品多以精鏤細刻見長,玲瓏精巧、華麗美觀。按工藝技法,「廣東工」有雕刻、鑲嵌、編織三大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象牙球的雕刻。清嘉慶年間,廣州牙雕藝人翁五章在繼承前人技藝的基礎上鏤雕多層可以轉動的牙球,成為廣州象牙球的創始人,後來經過翁家四代人的努力鑽研,雕刻象牙球可以達到四十五層,層層皆可轉動。

         
象牙雕刻一般分為三大步驟:鑿、鏟和磨。「鑿」包括選料和設計,工藝師根據原材料的長短、粗細、色澤,設計如何充份利用每一部份。「鏟」是指雕刻,這是象牙製作中最重要的一步。象牙的雕刻講究神韻,能塑造完整細膩的造型是遠遠不夠的,更關鍵的是將人物、動物的神采、風韻以及內涵展現出來,這就要求工藝師具有高尚的人品及藝術修養。此外,有的象牙有裂紋,工藝師還要能靈活巧妙地利用這些裂紋,使其成為雕刻的一部份,以巧補拙。「磨」是牙雕的最後一道工序,古法多用葉子打磨,葉子本身細膩的紋路既能還原象牙本身的晶瑩潤澤,且不會損壞象牙。

         
還有一些哺乳動物如長毛象、海象、鯨等的牙齒和大象的長牙很相似,多被用作傳統象牙雕的替代品,但價值遠不如大象牙。大象牙一般呈弧形彎角狀,橫截面近圓形,它本身具有柔和的光澤,有紋理線,非常潤,且韌性極好。新鮮的大象牙通常呈瓷白、奶白、或淡黃色,只要多看多比較,是不難分辨的。 


 


 


明清牙雕鑑賞


        


          明清牙雕即中國明清時代的象牙雕刻,其作品種類繁多,小自扇骨、香熏、花插、筆筒,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龍舟、連幅圍屏等。 當時象牙、犀角雕刻和竹木、金石雕刻並沒有嚴格的分工,許多工藝家對加工各種質地的材料均得心應手,如明代的鮑天成、濮仲謙,清代的尤通、尚均等,都是這樣的多面手。所以明清牙雕更易於吸收他種雕刻技法的長處。 故宮博物院所藏明象牙雕松蔭策杖圖筆筒、明象牙雕歲寒三友筆筒,都明顯地受到竹刻名家鏟地法、毛雕法的影響。 上海博物館所藏明象牙圓雕公服冠帶人物坐像、故宮博物院所藏明象牙圓雕觀音送子像、明象牙圓雕雙龍戲水筆架、明象牙浮雕雙螭荔枝方盒,都是明代象牙雕刻的代表作。


       


          清代的象牙雕刻有江南和廣東兩大流派。 江南嘉定派的刻竹名家如封錫祿、封錫璋、封始岐、封始鎬、施天璋等都在造辦處牙作當差。 還有顧繼臣、葉鼎新、陸曙明、李裔廣、張丙文也是江南的象牙雕刻名匠。 嘉定派竹刻藝人所雕牙器,如故宮博物院所藏象牙雕山水筆筒、象牙雕羅漢渡海圖臂格、松鼠葡萄筆洗等,與他們所製竹木逸品同樣奇峭清新,氣韻生動。廣東派的牙雕匠師有陳祖章、屠魁勝、陳觀泉、司徒勝、董兆、李爵祿、楊有慶、楊秀等人。 陳祖章自雍正七年(1729)開始在造辦處當差,故宮博物院所藏牙雕月曼清遊冊就是他領銜署款的。 但陳氏博採眾長,沒有隻突出表現廣東派的風格,而是受明代週注百寶嵌的影響,經過與造辦處當差的各派名家的合作,使這件象牙雕刻發展成為一個新的藝術品種的代表。 故宮博物院所藏象牙雕漁樂圖筆筒的作者黃振效雖是廣東人,但他的作品師承封氏,完全是嘉定派竹刻的風格。


        


         廣東的象牙雕刻以纖細精美為特徵,故宮博物院所藏象牙燈、象牙席,據載都是廣東製品。象牙燈的構件除框、柱、頂、檠、底託之外,其照明部分是把極薄的象牙片精雕細刻成為小網眼,燈上並有茜色象牙圖案裝飾。 象牙席是先用特製工具做出象牙絲,然後編織而成。從這兩件典型廣東象牙制器來看,可以知道故宮博物院所藏象牙鏤雕花籃、象牙鏤雕萬年青香囊、象牙鏤雕大吉葫蘆式花熏、象牙絲編織紈扇一類器物都應屬於廣東派的作品。 清代的象牙雕刻和其他工藝美術作品的發展一樣,在雍正、乾隆時期發展到了高峰。


        


         中國象牙雕刻經過數幾千年的發展,清代中期陸續形成了若干個相對集中的中心生產地,主要以廣州、蘇州、北京為代表。各個中心生產地之間既在題材和形式上保持著各地的風格特色,同時又互相滲透,在技術上有交流。 20世紀70年代後,隨著交通便捷,訊息技術的發展,各地牙雕藝人頻繁交往,切磋技藝,取長補短,各地區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廣州、上海、南京四個主要地區,其他還有天津、福州、樂清等地,另一方面他們之間的風格也逐漸的淡化,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精細工整,玲瓏剔透的廣州牙雕以廣州為代表,故稱之廣州牙雕。 廣州牙雕工藝有悠久的歷史,富有裝飾性,素以精細工整、玲瓏剔透而聞名於世。廣州地處南方沿海,氣候溫和濕潤,非常適宜質地細膩的象牙精雕細刻,層層雕鏤,而作品又不易脆裂。所以,廣州地區的象牙雕刻工藝早在秦代已經開始,至晉代還出現了象牙編織的精湛工藝,據晉書記載:車永為廣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


 


         清康熙海禁以後,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惟一港口,使得東南亞等地的象牙大量輸入廣州,這種得天獨厚的地位,為牙雕工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廣東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其工藝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成為全國之冠。 正如嶺南畫家在繪畫史上的地位一樣,粵派牙雕在清代牙雕藝壇上也是別具一格的。 廣州通志載:諺曰:蘇州樣,廣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錫諸器俱甲天下。從傳世廣東牙雕之多,技藝之精,做工之繁,可窺其規模遠遠超過蘇、寧、嘉、杭等地的牙雕行業。 從清代廣東牙雕這個側面可以充分說明:廣東工藝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地方風格,而有別於內廷、北京以及蘇、寧、揚、杭的工藝美術的藝術格調。 這時已不是蘇州樣,廣州匠,而是廣州樣向全國擴散了。 牙雕工艺更是如此。牙雕工藝更是如此。從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活計清檔的記載來看,至遲    從雍正年間(1723—1735)起至咸豐年間(1851—1861)為止,在這百幾十年中,廣東始終為內廷提供牙匠。 在造辦處多則六名,少則兩名,留下了陳祖章、李裔唐、蕭漢振、黃振效,楊維佔、陳觀泉、司徒勝、黃兆、李爵祿、楊有慶、楊秀、陳琛、莫成紀、楊志、黃慶等十五位牙雕匠師的名字。


 


以上資料來自中華古玩網http://www.guc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