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1清芷岩款竹陰刻秋山圖小筆筒

B051清芷岩款竹陰刻秋山圖小筆筒1.JPG B051清芷岩款竹陰刻秋山圖小筆筒2.JPG B051清芷岩款竹陰刻秋山圖小筆筒3.JPG  

 

 

周顥生平與活動情形

 

  

 

    周顥(1685–1773),字晉膽,號芷巖又作芷岩,又號雪樵、芷道人、芷叟、樵叟、堯峰山人等,晚號髯痴,人呼為周髯。竹雕刻作品多以芷道人、晉瞻、芷岩、芷喦題款。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世居嘉定城南的南翔鎮。

 

 

 

    周顥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享年八十九歲,無子,能書擅畫善於竹雕刻,一生跨越清代康雍乾三朝盛世。周顥於嘉定三朱、吳之璠、封錫祿之後,在清康熙晚期至清乾隆年間,是一位書畫家兼竹雕刻家。

 

 

 

     周顥別樹一幟,融合南北宗畫法施於竹雕刻中,雕刻竹以刀代筆的靈巧手法,與卓越的繪畫功力,開創竹雕刻合南北宗為一體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對後世的竹雕刻藝術影響深遠。

 

 

 

    生平事蹟詳見清錢大昕(1728–1804)撰《潜研堂文集》〈周山人傳〉記錄有關周顥之傳記。

 

 

 

     清王鳴韶在〈嘉定三藝人傳〉中也有關於周顥畫風與竹刻技藝的記載:

 

周顥字晉瞻,一字芝(芷)巖。工畫山水、人物、花卉俱佳,而尤長於竹,風雨雪月,短長欹側,皆入逸品。識者謂畫竹一派近在崑山夏太常,而顥之奇縱變化,有前人所未見者。至於細竹中兼寫人物、山水更為奇絕。山水於諸大家,無所不有臨撫,可以亂真。而尤長於刻竹器,皴擦勾掉,悉能合度。無論竹筒竹根。淺深濃澹勾動(原誤應為勒)烘染,神明於規矩之中,變化於規矩之外,有筆所不能到,而刀刻能得之。筆之妙在神韻,其法度之變化尚在紙上。顥之所刻出於意想所不及,人無耳目、屋無窗櫺、樹無細點、橋無略彴,俱非他人所能及。於松鄰父子、吳之璠、沈兩之之後,別樹一幟矣。顥長身多髯,丰度瀟酒,和靄可親。食酒數石不亂,無子,卒年八十有九。

 

 

 

    清蔣寶齡(1781–1840)撰《墨林今話》中記載:

 

周芷巖,字晉膽,嘉定南翔鎮人。山水秀潤,仿黃鶴山樵最工。余友徐竹坪云:芷巌幼曾問業於王石谷,得其指授。所臨石谷枯樹圖長卷,不亞於原本……

 

 

 

    周顥(1685–1773)自幼學習書畫,並曾得清初四王之一王翬(1632–1717)的指導,周顥所做山水畫相當秀潤,尤其工於模仿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畫風,上海博物館藏有周顥「擬黃鶴山樵山水圖」。周顥也能作人物畫,所仿古代人物畫也相當精妙。此外更擅長畫竹,畫竹風格近明代夏昹(1388–1470),而周顥之奇縱變化興酣落筆,不論風枝或雨葉,都栩栩如生。書法方面,周顥擅作行草書,書風跌宕奇偉。竹雕刻家自嘉定三朱以來大多能繪畫,一般是竹人兼畫師,周顥則是畫師兼竹人,雖然周顥能書擅畫,但書畫名氣卻被自己卓越的竹雕刻技藝所掩蓋。

 

 

 

    王翬(1632–1717),字石谷,一字曜樵、象文,號耕烟散人、耕烟外史、烏目山人、劍門樵客、清暉主人、天放閒人、雪笠道人等,江蘇常熟人。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四王」,「四王」與同時期的吳歷、惲壽平為清六家。

 

    王翬是四王中以職業畫家身分,躋身文人山水畫正統派陣營的特異才子。王翬是董其昌畫論的最重要實踐者,董其昌推崇過的畫家和作品,多方追尋加以模仿和學習,終於成為名揚後世的著名畫家,更是清代南宗文人畫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夏昹(1388–1470),江蘇昆山人。明永樂十三年進士,明正統(1436–1449)官至太常寺卿直內閣。畫墨竹師王紱能得其妙,時推第一,名馳絕域,爭以金購之,有「夏卿一个竹,西涼十錠金」之謠。

 

 

 

    周顥以刀代筆的雕刻技法,別樹一幟,其所雕刻之物,常出於意想之外,人無耳目,屋無窗櫺,樹無細點,橋無略彴等,俱非他人能及。合南北宗為一體的風貌,有著濃郁的筆情墨趣,是竹雕刻史上的關鍵人物。周顥擅長多種雕刻技法,有繼承也有創新,更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金西崖(1890–1979)在《刻竹小言》稱讚周顥:

 

「余意此法(陷地深刻)設非自芷巖始,亦自芷巖而臻其妙」。

 

 

 

    清馮金伯(1791 前後)撰《墨香居畫識》中稱周顥「早年以竹刻名,後專精繪事,遂不苟作」。

 

 

 

    金西崖更指出:

 

芷巖山水,以陰刻為主,功力自深。其輪廓皴擦,多以一刀刓出,闊狹淺深,長短斜整,無不如意。樹木枝幹,以鈍鋒一剔而就,有如屈鐵。刀痕爽利,不若用筆或有疲杳之病。刀與筆工具不同,故雖是南宗皴法,或具斧劈意趣。所謂「畫手所不得到者,能以寸鐵寫之」蓋指此。所謂合南北宗為一體,亦指此。在竹刻史中,芷巖乃一關鍵人物,刀法有繼承,有創新,更有遺響。清代後期,竹刻山水,多法南宗,不求刀痕鑿跡之精工,但矜筆情墨趣之近似。於是精鏤細琢之製日少,荒率簡略之作日多,其作畫刻竹之功力,又遠不逮芷巖,於是所作亦無足觀矣。芷巖之遺響若是,固非其始料所及也。

 

 

 

    褚德彝(1871–1942)在《竹人續錄》之〈竹尊宧竹刻脞語〉中指出:

 

嘉定周芷巖刻山水,始用刀作凹凸皴法,後來仿刻者甚少。近見韓蛟門刻山水,亦仿芷巖刻法,雅飭遠遜矣。

 

 

 

    周顥是畫家兼竹人,其竹雕刻作品無論是早期的陷地深刻,還是晚期的陰文深刻兼及淺刻,都有濃厚的畫意和文人趣味,尤其是周顥晚年形成的,合南北宗為一體的竹雕刻風貌,更不是泛泛之輩所能夠輕易模仿的。清代竹雕刻名家韓潮,模仿周顥的竹雕刻山水技法,尚且「雅飭遠遜」,何況是其他凡夫俗子。後來的竹雕刻家,卻紛紛採用陰文淺刻技法雕刻竹器,草率簡略的作品漸漸增多,精鏤細琢的作品漸漸減少,這是周顥始料未及。周顥以刀代筆深刻兼及淺刻的雕刻技法,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中國竹雕刻藝術史,起了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從此竹雕刻藝術發展,由傳統的深刻兼透雕、圓雕及高浮雕等技法,逐漸被平面的陰文淺刻技法與淺浮雕雕刻技法所取代。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