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1.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2.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3.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4.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5.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6.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7.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8.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09.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10.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11.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12.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13.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14.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15.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16.JPG B215清王恒款竹刻山水圖方形筆筒17.JPG  

 

 

清嘉道年間竹雕名家王梅鄰生平

 

 

 

    金元鈺撰《竹人錄》書中有關王玘、王梅鄰生平及技藝之記載:

 

玘,字席珍,號春江,謂韶孫,存素子,豐貌脩髯,年七十餘不資扶。老居城西老屋,庭前遍植名花異卉,暇日過從煨芋燒筍。摭談中吳軼事舊聞,胸絕塵坌言霏玉屑,晉人揮塵風流於是乎在。工刻花卉,尤擅折枝蘭,清微澹遠,雖一花片葉,對之時覺竟體芬芳。蘭為香祖,非襟期洒落者,孰能傳其高致,王翁清標絕俗,靜觀物態結契於冥漠,故心手相符若此,殆陳仲美、鄭所南之流亞與。從子梅鄰,字茂林,工刻小楷。

 

 

 

    王恒,字梅鄰、楳鄰、仲文、茂林,號梅鄰山人,王玘之姪,生卒年不詳,

 

 

 

     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嘉慶至清道光(1796–1850)年間前後。出生於竹雕刻世家,竹雕刻多以「梅鄰」題款。

 

 

 

     王恒主要傳世作品有: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藏「竹刻行楷〈春夜宴桃李園序〉筆筒」、「竹刻行楷〈愛蓮說〉筆筒」、「竹雕〈廬陵夜讀〉筆筒」、「竹雕隴上歸來圖筆筒」、「竹雕〈風雨歸舟〉筆筒」;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博物館藏「竹雕〈秋聲賦〉筆筒」;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竹雕白菜臂擱」與「竹雕折枝芙蓉花筆筒」;上海博物館藏「淺刻〈洛神賦〉臂擱」與「竹雕山村歸客圖筆筒」等十件作品。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藏王恒「隴上歸來圖筆筒」,筆筒高:11.9 公分,徑:4.4–5.8 公分。筆筒一面浮雕危崖壁立,蒼松叢篁,垂柳溪岸,板橋橫架,一牧童騎於牛背,手持竹笛吹笛,老牛伴隨笛聲昂首放蹄踱行,一幅鄉村山野夕陽晚照時,牧童暮歸的閒恬寧靜畫面;右下方山石上刻陽文篆書「彥衝珍藏」方印,為後加刻之收藏章。筆筒另一面面陰刻行書七言詩一首與名款:「隴上歸來跨犢行,揚鞭遙指暮雲生。明朝共把春犁去,聞道東皋欲省耕。坡頭芳草正芊芊,放犢閒過綠樹邊。愛趁輕風吹短笛,太平聲滿夕陽川。縱牧空林喜氣多,跨牛敲板踏平沙。康衢自咏耕田樂,車下無勞扣角歌。梅鄰製」。

 

 

 

    從王恒傳世作品分析:竹雕刻作品以筆筒為主,擅長以淺浮雕雕刻山水圖,工於陰刻小楷,也偶作陰刻山水圖與「陷地陽文」雕刻蔬菜花卉等紋飾。王梅鄰,題材多取山水人物,雕刻風格早期主要是繼承了周顥的雕刻風格。到了晚期例如作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竹雕〈風雨歸舟〉筆筒」作品中,開始呈現融入周顥與吳之璠等多種技法,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王恒善用陰刻技法,王恒除善於陰刻山水人物題材之外,更以善刻書法著稱,如行楷陰刻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文之「竹刻行楷〈春夜宴桃李園序〉筆筒」、行楷陰刻周敦頤〈愛蓮說〉文之「竹刻行楷〈愛蓮說〉筆筒」等均是,陰刻字體以行書與楷書較為多見,書法力厚雄勁,端莊中不失秀媚之氣。

 

 

 

    王恒常將其所擅長陷地浮雕山水與陰刻小楷字體技法,集中體現於同一件作品之中,如「竹雕〈秋聲賦〉筆筒」、「竹雕隴上歸來圖筆筒」等,均為一面浮雕山水人物,另一面陰刻行楷書法,因此有了圖文並茂、詩書畫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效果。

 

 

 

      王恒也擅長嘉定派地區傳承,盛極一時的陷地陽文雕刻技法,作品題材以取蔬菜花卉為主,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即藏有:梅鄰款陷地陽文雕刻「竹雕白菜臂擱」與「竹雕折枝芙蓉花筆筒」。

 

 

 

    王恒的作品款識,大多落有名、字號、甲子年款等。如「竹雕〈秋聲賦〉筆筒」題款為「嘉慶十六年(1811)歲次辛未……梅鄰王恆書並製」、陰文印「王恒」、「中父」;「竹刻行楷〈春夜宴桃李園序〉筆筒」題款為「丁亥夏日…梅鄰王恆製」,丁亥為道光七年(1827);「竹刻行楷〈愛蓮說〉筆筒」題款為「己丑夏四月……梅鄰山人王恒并製」陰文印「王恒」、「仲文」;「竹雕〈廬陵夜讀〉筆筒」題款為「己丑秋日,梅鄰」,己丑為清道光九年(1829);「竹雕〈風雨歸舟〉筆筒」題款為「己亥八月……梅鄰」,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

 

 

 

    款識多為陰刻行書款,尤其是紀年款,提供了王恒的姓名、字號、生活年代與藝術風格的演變,更多詳實的資料,可以彌補文獻資料記述不足的缺憾。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