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局部特寫)




 






 









 








 



 




 


(落款局部特寫放大)




 


(斷面局部特寫)




 


 


向陳先生所購竹木牙角雕文物


 


清竹淺浮雕漁樵問答圖筆筒





 


清竹透雕白菜圖小筆筒



 


清竹陰刻詩文方竹筆筒







 


 


 



一件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的收藏經過


   


          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收藏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很多來自玉市。當年開放兩岸交流後,臺灣景氣熱絡,大陸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項及價格。回想當年,大夥同好約在淩晨4點多,共乘轎車由中部出發,遠征臺北,到達光華玉市天剛亮,這時單幫客正由旅社到玉市開始擺攤,但現場已聚滿北部或由中南部趕來的早起的鳥在等候著,當包骨董的報紙一打開,馬上被就搶去看,若有意的就要先拿在手上,因為一放手,就可能被別人接手買走了。


 


         目前的玉市龍蛇雜處,好幾百攤位中,有老件的可說找不出十攤。那到底還能否找到不錯的收藏品?我的答案是持肯定的。


          當初這些大陸單幫客都賺到錢,大部分因再找老件已不易而收山當寓公了,少數仍作骨董的也早已轉型形開骨董店。擺攤的攤主已換過不知幾輪人,早已不是當年那一批了,攤主更多元化,有的仍是大陸跑單幫,不過多數賣的全是假貨,要從其中找到一件老的都很難,一件號稱古玉卻要價僅幾百元,最多1-2千,但還是有人駐足,用放大鏡在詳細觀看,實在令人不解,什麼人玩什麼鳥吧!


             少數大陸跑單幫賣的是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低的骨董,偶而還可以找到物超所值的普通級骨董,但要從其中中寶找到精品,就甭想了!


          也有部分骨董店因臺灣景氣差,店面門可羅雀等無鳥,乾脆到玉市擺攤,找到新客源,所擺出大部分是低價位要出清的貨色,除非是熟客預約,才可能帶來精品,不過是不曝光,擺在行李箱中,等待熟客及可能購買的行家出現,才拿出來。


           另外也有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一定時間想脫手變現,不過也是一般等級,除非約下次帶更高檔來,才有東西看。


           還有一批本土單幫客,原先從大陸進貨到臺灣賣,因近年來臺灣不景氣,進貨無法在臺灣賣出,也同時帶臺灣收藏家放出的文物到大陸求售。但最近全球金融風暴,大陸股市、房地產狂跌,大陸骨董市場買氣也受影響,因此轉向回台求售。一般為收藏家所寄賣,偶爾有高檔貨,但因藏加當初收藏價高,所以開價亦高。不過議價空間大,要看收藏賣方是否急需錢而定?此途徑是目前我收藏精品最重要管道。


          有不少老行家同好,對於我每週必到玉市,覺得不可思議,原因是他們都有去過,只有幾攤賣老的,且都是普通等級,並不值得收藏。原因是他們不是熟客,只能看到檯面上的東西,檯面下行李箱的精品是無緣見到。


          若您所花費交易額度夠多,攤主才會拿出來,讓您瞧瞧。如您是成了其主客,他會留意您的喜好,特地去找尋,找到後會電話告知收到何種文物,還會特地為您保留,讓您第一優先上手。


          骨董市場一向有一慣例,要看頭貨,是不二價的,買家只能選擇買或不買,接下來看的可能8-9折,若經全台求售賣家都還無法找到有緣人,那議價空間就相當大了,甚至賠本都會賣,原因跑單幫其資金有限,為了籌下次資金,而且貨頭已賣掉回本,餘貨賣掉就純賺。普通文物可有可無,當然可以等其降價,但可遇不可求的精品,若未當機立斷下手,可能失之交臂,遺憾終生。


          個人始終認為寧可買貴,絕不能買錯,好的東西可遇不可求,當然要花較高代價,如果花的代價比行情高,因此種精品收藏家搶著要,當然會增值,不到幾年行情就會超過當初購買價。反之若買到不到代或者新仿,則血本無歸。


          玉市是十件有九件九要假的,內行人要找物超所值的老件都已不易。初學者除非有老手陪同,或已練就鑒定的基本能力,並事先詢問過行家,請其推薦熟識有信用的攤位去挑選。否則就先逛逛,練練眼力,僅限於純欣賞,千萬不要輕易下手,以免白繳了的學費。


         玉市不同賣家也有不同的開價及折扣。您必須知道行情,才能還價,否則有的賣家就算您出53折都可能太貴。而且玉市賣家把買家分成熟客、外客,熟客是開同行價價低且折扣較多,對於一般外客開價是相對高很多。


 


          花這麼多篇幅介紹台灣玉市以前及目前種種生態,主要是此次要介紹的賣家陳先生,就是光華玉市的資深攤主,從二十幾年前光華玉市開市,就在巷弄內進入盡頭左側兩間長房間的第一間店面的左邊第一個攤位擺攤,二十幾年如一日都在同位置,在所有老單幫客都收山,碩果僅存就只剩下他一個人繼續奮鬥下來。


 


          陳先生是大陸單幫客,後來到台灣定居下來,主要營業項目為象牙及竹雕等雜項。在光華玉市開市初期,陳先生的貨色在業界是出名的,常 一兩 個月就回大陸進貨,特別是牙雕項目,當時還未列入管制,常有高檔牙雕精品可看。我當年大概 一兩 個月就北上文物之旅一趟,常先電話與其連繫,等他有進新貨才北上看貨。我用來變現換購一對清中期牙雕文人雅集圖臂擱"一對民初張志魚微雕前後出師表圖文象牙大印章,以及一對清末於碩微雕三顧茅廬圖象牙筆筒,就是向他購買的,當年曾有以現金當場向他購買六位數金額記錄。但到了後期,其進貨卻每況愈下,每次光華玉市經過其攤位,瀏覽其擺設文物都很開門老件,但等級卻不高,詢問是否有較高檔雜項?他總是搖頭來答覆,如此變成固定模式一再重演,算起來已十幾年未曾跟他進過貨了。


 


          當初因熟識加上交易額度夠,所購文物等級高,成了其主客,他回大陸找貨,會留意我的喜好項目特地去找尋,如找到會電話告知收到何種文物,若我表示有興趣,他會特地保留,等我撥空北上,讓我第一優先上手。


 


         十幾年前有次他大陸進貨回來,電話告知收到一件國寶級文物---明代朱三松竹雕筆筒,進一步詢問,表示為透雕三個仕女及一個羅漢,色皮為黑褐色,問其為何說是明代朱三松所雕,他表示有刻三松款,而且由風化情況看年代相當久遠,問有無興趣?我則問要價多少?他表示先看東西再談價格,不會漫天要價的,於是要其加以保留。


 


        當週週六一大早就專程北上趕往光華玉市看貨,當我打開錦盒拿出來仔細檢視:


1.看到黑褐色色皮,我直覺是明末清初到代東西。


2.松樹葉片成圓形輪狀為明末清初特徵,透雕工藝及人物大小佔整個主要畫面,以及仕女髮髻髮型及衣服服飾風格也都是明末清初風格。


3.再以放大鏡檢視其筆筒上下斷面,其竹絲的點狀明顯突出並已成破裂狀,帶晶瑩琥珀色,根據個人獨到的竹雕經驗判斷---這是明末清初竹雕才有的風化特徵。


4.再以放大鏡檢視三松落款,其雕刻凹處顏色與表面色皮一致,裡面藏有自然污垢,以手摸過不礙手,表示經常年使用,已磨掉稜角,變得柔順,應為舊刻款,至於是否是朱三松所雕?要由僅有兩個小字幾個筆劃判斷是有難度的。


 


 初步評估:


          其雕工細緻傳神,有名家格,其仕女髮髻及服飾雕工風格與臺北故宮所藏的明三松款竹雕仕女圖筆筒及明三松款竹雕窺柬圖筆筒接近。由以上褐紅色色皮、雕刻風格以及斷面竹絲的點狀明顯突出並已成破裂狀帶晶瑩琥珀色,綜合各項判斷此件為明末清初到代竹雕精品,至於是否是三松所雕?是極有可能,但絕不能以三松真品價購,最好以明末清初無款竹雕筆筒價位,最多可向上酌情加上一些。如何擬定議價策略?心裡有了譜。


 


          於是先不問其價格,首先質疑其如何判斷是明三松作品?他表示有刻三松舊款,我質疑三松在明代當時就是名家,在當時就有仿造,再加上後代所仿就更不盡其數,而且歷年來所有名家款的竹雕,十件有九件九是仿造,這是竹雕的基本常識。他表示此件筆筒雕工很好,風格對,年代很老,三松又是舊款,應該是真品。我表示同意它是清早期工藝水準高的筆筒,但三松款應是清代骨董商為了賣好價格,看其雕工風格像三松,所偽刻他的款,而且你向前一手買進時,也一定否定是三松作品,以非三松價格購買,所以我只能接受清早期無款的竹雕筆筒價位,若開價過高我就放棄不買了。後來他接受我的觀點,只開了清早期無款的竹雕筆筒價位,我表示若是偽款,行情會比保持無款還低,原因是破壞了畫面,而且此筆筒品相不佳,硬是再殺了價才成交。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此竹透雕筆筒亦不例外。於是回家後,以含蠟具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碧麗珠噴灑 ,再用牙刷來回清洗,細節部份如仕女髮髻毛髮、衣服皺摺帶飾及松葉則以細針將其間污垢慢慢逐一挑除,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噴灑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整個筆筒煥然一新,連仕女髮髻毛髮、衣服皺摺帶飾都清清楚楚。再經不斷的以豬鬃毛刷來回刷動及把玩,很快就恢復了原有包漿光澤。


 


整體進一步評估


         拿出竹雕鑑賞 家王世襄 先生所著竹刻鑑賞一書,找到印象中的臺北故宮所藏的明三松款竹雕仕女圖筆筒及明三松款竹雕窺柬圖筆筒詳加比對,三者仕女髮髻及服飾雕工風格類似,明三松款竹雕窺柬圖筆筒為較淺的浮雕,臺北故宮所藏的明三松款竹雕仕女圖筆筒為高浮雕作品,我所收藏筆筒則更立體、更有層次感為雕刻難度較高的透雕作品,個人認為其仕女雕工比故宮兩筆筒更細緻傳神、更勝一籌,而且其色皮較黑褐色更開門、更漂亮。


    


         此三松款竹透雕筆筒落款三松兩字是否為朱三松所雕?還是清代所妄加,要由僅有兩個小字幾個筆劃判斷是有難度的。但從雕刻風格、雕工之細緻傳神,及黑褐色色皮以及斷面之竹絲點明顯突出帶晶瑩琥珀色並已成破裂狀,個人判斷極可能是三松真品;縱然不是三松所作,也是明末清初竹雕筆筒精品。


 


   


 


 


 


明末竹雕大家朱稚征生平與活動情形


 


       朱稚征,字叔子,號三松,朱鶴之孫,朱纓之三子,生卒年不詳。父朱纓卒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以此推算朱稚征主要活動應於明萬曆(1573–1620)年間前後。


 


清初陸廷燦撰《南村隨筆》〈竹刻〉條記載:


       三松性簡遠,喜飲酒,善畫遠山澹石,叢竹枯木,尤喜畫驢。其雕刻刀不苟下,興至始爲之,一器常歷歲月乃成。人見之者情愜,則任其携去勿惜,意所不屬,即遺以多金,弗顧也。所刻筆筒及人物與秘閣香筒或蟹或蟾之類,在明末即寶重,至今則可遇而不可求矣。


 


清金元鈺撰《竹人錄》中記載:


       稚征,號三松,小松仲子稚美之弟。祖父兄弟三世以高尚稱。松鄰子,又以刻竹名家,至三松而技臻極妙。三松性簡遠,善畫遠山澹石,叢竹枯木,尤長畫驢。其雕刻刀不苟下,興至始為之。見者情愜,則任其攜去勿惜,意所不屬,以多金弗顧也。所刻筆筒及人物秘閣香筒或蟹或蟾蜍之類,當時即已寶貴,今曰則瓊弁火齊,名重五都矣。


 


清毛祥麟撰《對山書屋墨餘錄》中〈嘉定朱氏竹刻記〉條有關朱稚征記載:


        稚征字三松亦精其技。然不輕作,每製一器動輒經年。或迫之則曰,我豈牟利者,奈何頹唐落指,便布人間耶。


 


         朱稚征多才多藝,善於畫遠山澹石,叢竹枯木,尤喜好畫驢。竹雕刻一件作品常歷數月經年才能完成,所製作品精湛無比,在當時即已非常珍貴。


 


         朱三松在竹雕刻的題材構思與創意上,比其父親朱纓更勝一籌,其題材內容不只局限於祖父朱鶴、父親朱纓使用過的題材,而是視野更加開闊,涉及面更廣泛。朱稚征在自然生態如蟹、蟾之類;現實生活中如仕女、漁翁之類尋找題材。同時又從書畫、版畫藝術題材中提煉精華,並賦予竹刻藝術新的創意。認真揣摩擷取各種藝術之精華,融會貫通並運用於竹雕刻藝術上,不斷地推陳出新。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