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蔡先生所購潘西鳳竹木雕文物


 


清老桐款竹留青雕虞美人圖小筆筒





 






 






 




 


(竹絲斷面局部特寫)



 


 


清老桐款竹刻梅花圖臂擱




 





 


清老桐款紫檀陰刻板橋竹石詩文筆筒








 


清老桐款紫檀刻梅花詩文文鎮




 





 







 



幾件潘西鳳竹木雕作品之收藏


 


         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收藏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很多來自玉市。當初這些大陸單幫客都賺到錢,大部分因再找老件已不易而收山當寓公了,少數仍作骨董的也早已轉型形開骨董店。此次要介紹的賣家蔡先生,也是光華玉市的資深攤主,從二十幾年前光華玉市開市,就在巷弄內進入盡頭左側兩間長房間的第一間店面的左邊第二個攤位在老陳旁邊擺攤,近二十年如一日都在同位置,十幾年前在建國南路開了"吉林堂骨董店",但週六日仍去擺攤,骨董店就由太太看店。在所有老單幫客都收山,碩果僅存就只剩下他和老陳兩個人繼續在玉市奮鬥,不過去年因光華玉市生意大不如前,室內擺攤率急劇降低,蔡先生也就收攤不再去了。


 


         蔡先生是大陸單幫客,後來到台灣定居下來,因他太太的舅舅是香港求知雅集成員,而從事骨董這行,主要營業項目為竹木雕等雜項及銅器。蔡先生的貨色在台北業界是相當有名的,常 一兩 個月就由太太回大陸進貨,因其太太對雜項內行及舅舅的關係,常有進高檔竹雕精品可看。我當年大概 一兩 個月就北上文物之旅一趟,常是事先電話與其連繫,等他有進新貨才北上看貨。他是我這二十幾年來較高檔竹木雕主要來源,


 


          當初因熟識加上交易額度夠,所購文物等級高,成了其主客,他們回大陸找貨,會留意我的喜好竹雕項目特地去找尋,如找到有名家落款或高檔竹木雕文物,回來後會電話告知,若我表示有興趣,他會特地保留,等我撥空北上,讓我第一優先上手。


 


          去年他太太從日本進貨回來,他電話告知收到一件很高檔級文物---一件清老桐款竹留青雕虞美人圖小筆筒。進一步詢問,表示為留青雕虞美人圖,色皮為褐色,問其為何說是潘西鳳所雕,他表示有雕老桐標準款,而且留青雕虞美人圖雕工相當細緻流暢,問我有無興趣?我則問要價多少?他表示先看東西再談價格,不會瞞天要價的,於是要其加以保留。


 


          當週週六一大早就專程北上,先往光華玉市文物之旅,等到中午其太太開電後再前往看貨,打開錦盒拿出來仔細檢視:


1.看到褐色色皮,我直覺是清中早期到代東西。


2.看雕虞美人圖雕工為留青雕,非傳世所常見之陰刻風格,但雕工細緻、佈局合宜,有名家格。


3.再以放大鏡檢視其筆筒上下斷面,其竹絲的點狀有明顯突出,已有部分破裂情形,在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根據個人獨到的竹雕經驗判斷---這是清中早期竹雕才有的風化特徵。


4.再以放大鏡檢視落款,其雕刻凹處顏色與表面色皮一致,裡面藏有自然污垢,以手摸過不礙手,表示經常年使用,已磨掉稜角,變得柔順,落款應為舊刻,為老桐刊標準款。由留青雕刻圖案細微及流暢,個人認為有名家格。


 


初步評估:


          其雕工圖案相當細緻傳神,雕工為留青雕,非傳世所常見之陰刻風格,但雕工細緻、佈局合宜,有名家格。由以上褐黑色色皮、雕刻風格以及斷面竹絲的點狀有明顯突出並部分破裂,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綜合各項判斷此件為清中早期到代竹雕精品,為潘西鳳作品是極有可能,但絕不能以潘西鳳真品價購,最好以清中期無款竹雕筆筒價位,最多可向上酌情加上一些。如何擬定議價策略?心裡有了譜。


 


            於是先不問其價格,首先質疑其如何判斷是潘西鳳作品?他表示有刻老桐刊舊款,我質疑潘西鳳在當時就是名家,當時就有仿造,再加上後代所仿就更不盡其數,而且歷年來所有名家款的竹雕,十件有九件九是仿造,這是竹雕的基本常識。他表示此件筆筒雕工很好,清中年代也到代,款式又是舊款,應該是真品。我表示同意它是清中期工藝水準高的筆筒,但看虞美人圖雕工為留青雕,並非傳世所常見以刀代筆之陰刻花卉風格,而且一般留青雕作品,其落款會與圖案一致以留青浮雕,但此老桐刊為陰刻相當可疑?依此判斷可能是清中期竹雕家因本身沒有名氣,為了賣得好價格,偽刻老桐的款,或者後人為賣好價格所舊加款。而且你向前一手買進時,也一定否定是潘西鳳作品,以非潘西鳳價格購買,所以我只能接受清中期無款的竹雕筆筒價位,若開價過高我就放棄不買了。到後來他仍不接受我的觀點,開了比清中期無款的竹雕筆筒要高很多倍的價位,而且還比以前向他所購潘西鳳陰刻竹木雕貴了幾倍,我表示沒有見過潘西鳳傳世有留青雕作品,他不以為然,拿出王世襄先生所著---“竹雕鑑賞,翻到第128頁,一件上海博物館所藏老桐潘西鳳製竹石菊花圖筆筒拓本,就是留青雕作品,而且落款也是陰刻。我表示這價位實在太高暫時無法接受,他說老主顧此次可以八折價優惠,我表明此次要動用款項太大,所剩現金已不多,再加金融卡每日能提款額度亦不夠支付,讓我好好考慮。


 


           於是離開到附近大安公園閒逛,想要買需大失血,不買以後會後悔,買與不買之間陷入天人交戰。冷靜思考,此筆筒風化年代相當開門為清中早期,手上雖已有三件從蔡先生處購進之潘西鳳作品,但均為陰刻,並無此留青雕作品。此種留青雕刻技法難度較高,需花費製作時間相對較大,因此一般文人出身之竹雕名家,為應酬或應付交易能更迅速刻製完成來換錢,均以陰刻為主,以刀代筆可以幾分鐘就完成一件作品,所以流傳後代也就以陰刻為多。反觀浮雕作品費時耗力,完成一件作品最少要花好幾天時間,除非因特別之需求,才會慢工出細活來雕刻,成為其生平代表作品,當時製作本就不多,當然後代傳世更稀少。觀此虞美人圖案細緻流暢傳神,落款老桐刊為標準款,判斷此留青雕虞美人圖筆筒應為潘西鳳作品,且為其精心創作,是可遇不可求之精品。若遇到精品、絕品,則一定要當機立斷,狠下心來下手,否則他日將徒留傷悲!於是拿起手機開始議價,表示此筆筒保養不良,造成品相不佳開裂嚴重,且在口沿部位有幾處蛀孔,還好只在上端口沿之竹肉,尚未蛀到筆筒外表。另外所剩現金已不多,加上金融卡每日所能提款額度亦不夠支付價款,希望能再調低售價,最後以其所提最低價硬是再下殺一萬五而成交,也創下了二十幾年來 向蔡 先生購買單價最高記錄。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此竹留青筆筒亦不例外,雕虞美人圖枝葉及花卉細節部分為污垢所掩蓋。於是回家後,以含蠟具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碧麗珠喷洒 ,再用牙刷來回清洗,細節部份如枝葉及花卉及落款,則以細針將其間污垢慢慢逐一挑除,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喷洒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整個筆筒煥然一新,連虞美人枝條上的細毛及花瓣上細紋路都顯示出來清清楚楚的。再經不斷的以豬鬃毛刷來回刷動及把玩,很快就恢復了原有包漿光澤。


 


          後來曾帶此筆筒供竹木雕同好共賞,見者莫不讚不絕口,表示看到此筆筒褐色色皮,就是清中早期開門貨,再看到虞美人圖留青雕工細緻流暢傳神,有大家風格,最後看落款為老桐刊標準款,應是潘西鳳精心創作精品無疑。


  


 


 


 


 


 


 


潘西鳳生平與活動情形


 


 


     潘西鳳,字桐岡,號老桐,生卒年不詳,浙江新昌人,僑居揚州,主要活動於清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間。


    


金陵派的竹人濮澄擅長以淺浮雕或陰刻雕飾折枝花卉與詩文,更以天然盤根錯節的竹子製成的器皿,以天然渾成,巧奪天工之為最奇。


 


    鄭燮(1693–1765)也稱譽潘西鳳:「潘西鳳字桐岡,人呼為老桐,新昌人。精刻竹,濮陽仲謙以後一人。」。


 


    清末民初鄧之誠(1887–1960)編《骨董瑣記》引董偉業作《竹枝詞》讚譽潘西鳳,詞云:「老桐與竹結知音,苦竹雕鏤苦費心。十載竹西歌吹夜,幾回燒去竹為琴」。


 


    潘西鳳精於竹雕刻不僅是濮澄以後金陵派竹刻之第一人,更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潘西鳳曾在竹簡上摹刻《十七帖》,精妙絕倫,後有翁方綱為之跋,清嘉慶年間被收入內府,民國初年又由內府流落到民間;潘西鳳也善於音樂,能以竹製琴;亦能篆刻,並擅刻竹製印章,用來贈送親友。


 


 


此文引用好友 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