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蕭雲從款紫檀刻山水圖臂擱




 


清初王鐸款紫檀刻詩文臂擱



 


清中期(羅聘)兩峰款竹陰刻山水人物圖小筆筒


 


明末黃中款竹刻詩文臂擱




 


清中期松田款竹刻詩文臂擱




 


清初竹根雕松形水盂







 




 





 



24.幾件清早期名家竹木雕精品的收藏經歷


 


          彭小姐在近二十年前,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成立,就開始擺攤,主要經營項目為竹木雕雜項及文房小品,當時剛開放大陸探親不久,台灣經濟蓬勃發展,股市房地產熱絡,骨董藝術品收藏風氣大盛。兩岸骨董單幫客眾多往來頻繁,聽說彭小姐都是由他先生到大陸進貨,而由彭小姐在玉市擺售,由於貨源充足,貨色開門,要價實在,所以有許多固定藏家及同行的常客。彭小姐30幾歲,徐娘未老,風韻猶存,長得秀氣,氣質高雅,特別聲音嗲嗲的,輕聲悅耳,聽起來真舒服,她週六有時候會帶小女兒來,玉市有流傳說她是人家的姨太太。她一來擺就聚了很多同好在其攤位周邊,人美物好,是玉市人氣最旺的,我因喜好竹木雕雜項及文房小品與其進貨符合,當然也把她列入主要尋找對象。


 


          幾年後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在玉市中消失不見其蹤影好幾年,直到有一次她頭戴遮臉帽,眼戴太陽眼鏡匆匆到玉市,逐一找一些昔日老顧客留下電話,表示將要開設專門經營大陸畫家的畫廊,希望老顧客能捧場,不過從此卻音訊全無。後來無意間收聽台中廣播法律服務廣場---由律師現場解答聽眾call in法律問題節目,聽到一熟悉的嗲嗲聲音,表示她與男朋友同居生下一個女兒,一直由她照顧,現就讀小學,她現在與男友分手,但男方要女兒的監護權,要怎麼辦?研判可能是彭小姐所詢問,若是至此真相就大白,原來彭小姐這幾年會失去蹤影,就是在躲其男友,好端端的一個條件不錯的清秀佳人,竟弄得如此狼狽,真是紅顏多薄命,讓人不勝噓唏!

 


         竹木雕在早期屬於較冷門的雜項,在其手上也收到幾件物超所值等級不錯的文物---明蕭雲從款紫檀刻山水圖臂擱、清初王鐸款紫檀刻詩文臂擱、清中期羅聘兩峰款竹陰刻山水人物圖小筆筒、明黃中款竹刻詩文臂擱及清早期竹根雕松形水盂。


 


         不料上周六 (98.10.31)到玉市文物之旅,在一攤位瀏覽文物時,竟有一風姿綽約中年女子主動跟我打招呼。看其長相讓我想不起有似曾相識感覺,經其再度提起,聽到其熟悉的嗲嗲聲音,才想起是已十幾年不見的彭小姐。如今較為豐腴,與其夫婿公開在玉市尋寶,想必已修成正果扶正,有情人終成眷屬吧!




 


 


 


 


蕭雲從


        (15961673)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字尺木,號默思、無悶道人等,明亡始號鐘山老人。 安徽蕪湖人,一作當塗人。


         幼而好學 ,篤志繪畫 、寒暑不廢。 工詩文、書畫,曾入復社。明崇禎十一年(1638)與弟雲倩加入復社 ,次年為副貢生 。入清不仕, 閉門讀書賦詩作畫,或遨遊名山大川。


擅山水、人物,師法唐宋元明諸名家,加以發展,自成風格。其山水構圖繁複,行筆方折枯瘦,格調疏秀蒼潤,追隨者頗多,人稱姑熟派。 人物取法李公麟白描,線條流暢,形像生動。 據記載,他曾幫助當地工匠湯鵬創造鐵畫。 有《雲台疏樹圖》等傳世。著《梅花堂遺稿》。


 


 


 


王鐸


        (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又號痴庵,別署煙譚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明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於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 入清後,他降清,清授予他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王鐸由明朝舊臣變為清廷新貴,在以氣節自持的明代遺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貳臣,因此,他始終抑鬱不樂。入清之後,王鐸做了8年的官,於順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時,朝廷借敕編《四庫全書》之際,查毀了王鐸的全部書刊,並將王鐸列入《貳臣傳》。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 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


 


          王鐸因他在明亡之後降清,在氣節上頗多可疵之處,故許多人對他的人品常有微詞。但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 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羅聘


          1733—1799,清代著名畫家。 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金牛山人、洲漁父、師蓮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在揚州自稱住處謂朱草詩林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24歲時,拜金農為師,學詩習畫,30歲時在揚州畫界嶄露頭角,未作官,好遊歷。


         工詩,善畫,筆情古逸,思致淵雅,深得金農神味,墨梅、蘭、竹,均極超妙,古趣盎然。道釋、人物、山水、花卉,無不臻妙,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醜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態,名流題詠殆遍。


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


          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於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卒年六十七。有香葉草堂詩草。故宮博物院藏有其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作醉鍾馗圖。 


 


 


 


黃中


         又名守中,歷代畫史彙傳作黃中。字無言,福建邵武人。萬歷(1573-1620)間布衣。以孝友稱,尤善繪事。會其兄士琦為川東道,載與俱往。慶瓊間山水甲天下,士琦苦短視,守中一一為圖以示自蜀歸,益王招之,不往。曰:某散人也,豈能作王門客哉?見《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P114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