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玉器概述


 


         史前玉器概念包括了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是中國玉文化的起源時期,其前期是緩慢的、不明顯的。


  


         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一般認為上古時的人們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時發現了玉這種礦物。由於它比一般石頭更為堅硬,於是人們就用它來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又由於它有與眾不同的色澤和光彩,晶瑩通透,惹人喜愛,於是人們慢慢就用它來做裝飾品。還由於它的數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難,因此就只有族群裡少數頭面人物如族長、祭師才有資格佩帶並使用它,這又使它漸漸演變成禮器、祭器或圖騰。正是在這種長期緩慢的進化過程中,玉由原來僅僅是一種特別的石頭轉化為代表權力、地位、財富、神權的象征。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針。然後就出現玉禮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宗、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紅山文化的玉龍、玉豬等,應是作為族群的圖騰而制作的。此一時期的玉器並不完全是由現代意義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僅僅是漂亮一點的石頭,如與變質大理石礦共生的透閃石原礦。及至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在中國主流文化區域內已再難見到玉工具了,代之而來出現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飾如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龍、玉風、玉鶴。此時已廣泛采用軟玉來制作器物了。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7000年的輝煌歷史。7000年前,我國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乙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使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準的是形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地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紅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時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諸多神秘的色彩。 

部分引自---中華博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