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青玉雕跪傭人








 


 


 


商玉雕人頭珮






 


 


 


商碧玉熊珮











 


 


 


 


 


商碧玉熊








 


 


商碧玉羊



 


 


 


春秋碧玉雕獸面紋珮






 


 


        

6A-3夏商周戰國玉器概述


 


夏代:


         以二裏頭文化(夏文化)的玉器為代表。二裏頭文化於一九五九年在河南偃縣二裏頭(村名)遺址挖掘中首次被發現,因而得名。距今已有四千年。二裏頭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造型和裝飾風格,都表現出承襲山東龍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玉器的一些特點,就目前出土的資料而言,二裏頭文化玉器的種類較為複雜,有生產工具:扁斧、多孔刀等 武器:戈、戚、鉞、矛頭、鏃等 禮器:圭、琮、牙璋等裝飾品:方柱形飾、柄形器、臂環、錐形器等,以及用途名稱不詳的玉器,以上所列出的玉器,其中如牙璋、戈、方柱形器、柄形器等多是新石器所沒有的種類,其他種類如戚、鉞、多孔刀等都淵源於史前玉器,正好說明二裏頭文化玉器與新石器時代具有發展和承襲的關係。夏文化的玉器在製作工藝上有所創新例如發明了勾撤雕法。
    


商代玉器。


          中國玉雕工藝由二裏頭文化時期(夏代)演變至商代,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商代玉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奇葩,一直受到中外考古學家的重視。一九七六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七百多件玉器可見一斑。依用途可分為禮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用具、雜器等等諸類,俏色玉器出現。裝飾圖案發明了雙勾線雕法,即雙線並列的陰刻線條間又呈現出一條陽線,圖案畫面由陰線構成,使畫面變得更加生動,凡此都表示為商代玉器發展的一個新的高峰。商代婦好墓的玉器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用具、裝飾、藝術品以及雜品等七類,反映出當時玉器的用途甚廣、地位至尊的歷史面貌。其中生肖玉器占很大份量。尤其是婦好墓還出土了紅山文化的玉勾形器及石家河文化的玉鳳,這說明收藏古玉已經是古人的一種文化生活。
 


西周玉器


          西周時期,玉文化沿著殷商的軌跡發展,在佩飾上出現了新變化。如:串飾形式多樣,長度加大,貴族玉佩多以璜為主件,雜以珠管,也有以多種形式的玉片配以管珠製成。西周玉器中玉璜甚多,說明西周時期盛行玉佩。這是因為在西周“君子比德于玉”。《詩》雲:“言念君子,溫如其玉。”此時玉文化的沉澱已大大超過玉的自然屬性,使玉成為君子的化身,人們賦于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內涵,將其從神權、玉權的控制下解脫出來。在雕刻裝飾圖樣的技法上除承襲商代的雙線勾勒外,也有獨到之處,就是獨特的斜刀技法、鳥形玉刻刀、虎佩是其代表作,至於裝飾圖案由於設計較為工整,致使圖案不如商代活潑而有拘束之感。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


          東周戰國時期,周室衰微,社會動蕩。各諸候都大力制造青銅器、玉器,為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僭越活動作禮儀上的准備。現存世的此期玉器數量頗豐,除東周王室玉器之外,還有春秋的鄭、晉、齊、吳等以及戰國的韓、魏、趙、魯、楚、秦等諸侯國玉器。這些玉器,或細密婉約,或粗獷豪放。物主生前所用及佩帶玉器大多精致無比,令後人無法企及,這與使用銅鐵砣及玉人操作更為熟練有關。由於統治者對玉器標准甚高,故推動玉人碾琢玉器的技藝更加精進。可以說東周戰國時玉器是我國玉文化的第一個高峰期。


  


         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一場劇烈的變化,工商業突飛猛進,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學藝術也同樣呈現一片榮景,這個時期,玉器的製作相當發達,可以說玉器工藝發展的最高峰。這一時期玉器種類的大量增加,造型寫實千變萬化,紋飾的繁縟和富於變化,雕工技藝精湛。春秋時期稍早的玉器,在器型、圖案和做工上仍保留著西周玉器的遺風。典型風格的是隱起或陰線刻的細密裝飾型玉器,已由西周時的平面化、簡約化,向隱起化、繁複化方向演變,為戰國玉器的發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戰國時期的玉器以龍鳳、虎形玉佩的大量發現及造型多呈S型最富有時代特點。戰國早期的玉器具有由春秋玉向戰國玉演進的過渡色彩,如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以及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型玉璜,開創了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的佩、璜,其造型之美、工藝之精堪稱戰國玉器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還有透雕龍鳳紋玉鳳、龍形玉佩、猛虎食人玉佩及雙面雕玉璧等等凡此均可看出戰國玉器之發展最高境界。


 


此一時期玉器的主要特點是:


1.玉質優良。戰國時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闐仔玉,玉質細膩溫潤,光澤晶瑩,青白色較多,偶見白玉。中小貴族均用地方玉材,是一些價格較低的本地或相距不遠之地的美石。


2.琢玉技藝精湛。戰國玉器上的線條,包括造型的輪廓線和紋飾的陰陽線,均鋒利挺勁,準確流暢。具有動感戰國象生玉飾,最常見的還是玉龍鳳佩,這種龍鳳佩往往成對,而且身、尾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彎曲,這些姿勢顯而易見是象徵遊走、追逐、搏鬥或掙扎,總之是靜中有動,與商周的玉龍全然靜止的造型回然不同。上述現象與戰國動物造型的青銅器風格是一致的,應是時代風格的表現。


3.龍的形象佔有突出地位。龍居戰國玉器神瑞動物圖案中的首位,其次是虎,再其次是鳳。龍的形象已經初具虎頭、鹿角、貓耳、蟒身、魚鱗、鷹爪的特徵。


4.統一的時代風格為主。東周時各地新興的都邑已成為新的琢玉中心。由於各地制玉中心相互交流頻繁,所以各地的玉器區別不甚明顯,統一的共同的時代風格是其主流。


5.玉器使用範圍擴大。當時的玉器已不僅是最高統治者的生活器皿和自身裝飾品,它的使用範圍在逐步擴大,玉器增加了不少新的種類,其中一種便是玉帶的出現,以及玉劍飾也是戰國時期才出現,再者玉質的圖章也是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的玉印,雖然出土不多,但在當時應是較為流行的,除了列 國 君使用玉璽外,有些普通身份的人也同樣使用玉印。


 


引自---博客---德泉緣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