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277宋大觀通寶折十型銅錢(徑4.16 厚0.3 cm) -2016.2.6購入

BR277宋大觀通寶折十型銅錢1.JPG BR277宋大觀通寶折十型銅錢2.JPG BR277宋大觀通寶折十型銅錢3.JPG

 

BR277宋大觀通寶折十型銅錢4.JPG  

 

 

北宋貨幣大觀通寶,是由徽宗御題錢文。宋代與歷朝有所不同,每換一種年號就開爐鑄新幣,若年號與寶文相重,則更鑄非年號錢。終宋三百年,通行以小平折二錢為主,其間也有大錢流通、錢幣的輪廓,尺寸都有一定標準。因此宋錢版別極多,歷代罕有,錢文除真、草、隸、篆外,還有便是北宋徽宗的玉劃銀勾瘦金體。

   北宋天子出崇觀,鐵畫銀勾字字端。聞道蜀中銅貨小,任憑頑鐵買汪山!詩中傳述的便是北宋徽宗傳神的瘦金體。徽宗早年繼承帝位,崇尚書法繪畫藝術,卻不善理國。他自己則御書親題其中的崇寧通寶、宣和通寶等錢文。御書錢錢文精美,鑄造技術高超,為歷朝之冠。

   御書錢大觀通寶折二錢。錢幣穿郭勻稱規整,銅色略深。錢文大觀通寶字體纖秀,氣韻貫通,字為宋代方頭通(通字頭寫作方形)。背面無銘文。大觀通寶又有銅錢和鐵錢之分。北宋由於戰爭頻繁,官家濫鑄及民間盜鑄蜂起,銅貨短缺。因此政府開鑄鐵錢。御書鐵錢有崇寧通寶折二錢,大觀通寶小平、折二及行書小平錢。而御書銅錢崇寧通寶有小平和折十。折十版制頗多,並由徽宗親自指導工匠精心製作。大觀通寶銅貨則多,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及特大型錢。其中又以折十錢錢文最為美觀,小平錢中有些版別也極為上乘。現在存世的特大型銅大觀通寶多為傳世古幣,罕有出土,而較傳統的觀點認為徽宗御書錢中,以崇寧錢為上,大觀錢次之。同是纖細錢文,宋御書錢則與新莽錢文審美意旨相去甚遠。

   御書錢市場價格視錢幣版別不等。銅大觀通寶折二錢約人民幣70元左右,特大型大觀通寶則值2萬人民幣。細郭大觀錢徑3.5釐米,價格約人民幣1千元左右。最賤的為寬郭大觀錢,市價人民幣5元。宋代鑄錢頻繁,錢幣版別極多,收藏時要格外留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宋部分錢幣開始鑄背文。背銘文始自至和重寶,有虢、坊文。其間元祜通寶篆書,行書錢背鑄字,宣和鐵錢部分也鑄有字背銘。僅此幾種,若有其他,則可定為偽古,須格外提防作偽者假冒幣種魚目混珠,以出譜品孤品招搖欺騙。

 

御書錢中“崇寧通寶”有小平和折十,版別頗多,其中幾種非常俊美。泉家論御書錢,推崇寧為第一,大觀錢為第二。“大觀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及特大型錢。折十錢文最為美觀,小平中也有俊美之品。最為名貴的為特大型與折五大觀錢。此品特大型大觀為水紅銅質,直徑為6.3釐米,穿徑1.3釐米,光背。此錢深坑綠鏽,背面右側珠砂沁,品相一流,實屬難得之珍品。華光普先生編著的《中國古錢目錄》中定為二級,定價為人民幣一萬二千元,但目前市場上有價無物,說明珍稀。

 

 

北宋徽宗趙佶作為一個皇帝,怠于政治,聽信姦佞,他任用蔡京、童貫等姦佞之輩主持朝政。宋徽宗本人信奉道教,大造廟宇,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此外他還大肆搜刮民財,極盡侈靡,最後國庫空虛。至金兵南下時,北宋幾乎無抵抗之力,他本人也被俘去,並憂死異鄉了。

但在另一方面,在文化、藝術等領域裏,徽宗曾做出過重要貢獻。在貨幣文化的創新上,他也身體力行,不遺餘力。人們常説,書法在運用上有三難:篆刻難,書匾難,制錢文難。此三難中方印、書匾還比較容易,而在圓錢上鑄字則要難得多了。但是宋徽宗趙佶卻“因難見巧”, 在錢幣的方寸之間把他自創的“瘦金書”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把書法藝術推上了峰巔。趙佶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自成一體,被稱為“瘦金體”,鐵劃銀鉤勁瘦淡雅,風韻別致,堪稱一絕。

他寫的錢文與眾不同,一眼就可看出他的手跡,這充分顯示出他的書法藝術個性和美感。在錢幣製作上,在方孔圓錢上安排四個瘦金體文,加上狹緣而不用闊緣,錢文與細廓的線條配合得非常得體,和諧。而這些錢文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點,堅畫收筆帶鉤,撇如匕首,按如切刀,勁健有力,灑脫自如,加上廓深肉細的精湛作工,更顯得豪縱俊逸,氣度不凡了。特別是“大觀通寶”四個字,有簡有繁,在圓錢上本不易處理得當,但他能部署、配置得恰到好處,令人賞心悅目。

而大觀通寶錢則是徽宗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其中行書大觀小平鐵母瘦金體特型出號大觀。這兩種錢都是珍稀之品。大觀通寶錢是徽宗大觀年間鑄造的,相傳當時有人夜觀星象時忽然發現彗星閃過,嘆為觀止,徽宗認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元,再而鑄錢。

行書大觀小平鐵錢曾在陜西發現過,數量不多,鐵母更是稀罕。這種行書大觀是瘦金大觀錢的異品,錢文雖無瘦金之剛勁,但飄逸灑脫,秀美異常,為徽宗手筆。特型出號瘦金大觀,直徑在6釐米以上,已超乎常制,可謂“宋錢之王”。四個瘦金體錢文,鐵畫銀鉤,光輝閃爍,格外表現出瘦金書之美。

崇寧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二個年號,取繼承神宗常法熙寧之意。崇寧錢是宋徽宗崇寧年間鑄行的年號錢,包括“崇寧元寶”、“崇寧通寶”和“崇寧重寶”,傳説中“崇寧重寶”是奸相蔡京所書,也有人説徽宗禦書。蔡京字元長,興化仙遊(今屬福建)人,他屢罷屢起,被稱為“六賊之首”。蔡京搜刮天下,打擊異己,陷害忠良,鎮壓起義農民,惡跡昭著,臭名遠揚。蔡京人品壞,但字卻寫得好,有人評他的字“欹側姿媚,功力深厚,有嚴謹寬博豪縱之氣”。趙佶愛其書法,就讓蔡京書寫“崇寧重寶”錢文,可蔡京並不把趙佶放在眼裏,故意把“崇”字從山邊“山”字頭起,一筆插到底,把“寧”字(繁體“寧”字由:、心、皿、丁四字上下組成)中心的心去掉。當時就有人議論這是蔡京“有意破宗,無心寧國”。蔡京到底有沒有意“破宗”、“亂國”,至今還是個迷。蔡京書寫的 錢文“崇寧重寶”為夾錫錢(即在銅錢中加有大量鉛錫的合金錢)。史料載:“蔡京主行夾錫錢,其法以夾錫錢一折銅錢二。”照此折算,人們手中的財富有一半被搶走了。老百姓不認可,群起而抵制。蔡京惱羞成怒下令對拒用夾錫的人“聽人告論,以法懲治”。強行推行夾錫錢的結果是人心浮動,貨幣購買力下降,最後民眾被逼無奈,揭竿而起,爆發了方臘、宋江起義,對北宋政權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宋徽宗奢極欲,寵信奸臣,最終國破被俘,為天下不容。但其書法藝術是祖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值得後人稱頌,而他所鑄行的錢幣同樣值得人們珍藏,此外他的繪畫,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還是墨竹都栩栩如生。他所保存的歷代及當時的名畫還命人編輯成《宣和書譜》、《宣和畫籍》和《宣和博古圖》等,為後人保存了大量的珍貴資料,為今人研究古代文化藝術做出了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