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王梅鄰款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







 


(局部特寫)










 




 


(款式局部特寫)




 



一件清中期王梅鄰款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的收藏經歷


 


           骨董市場為何賣家喜歡說故事?就在於有買家喜歡聽此件骨董來源的神話。骨董界喜歡說故事,說的最逼真,為時最長的,我認為非一位自稱"教授"莫屬,說到最後可能連自己也相信自己說的是真的,是真 成了 教授。


    


           十幾年前他剛在玉市擺攤,因專營雜項,常前去逛而認識,剛認識時他就表示他是滿族貴族,他祖父在清宮當硯臺官,現在家裏堆滿硯臺印石骨董,目前在台南的大學當教授。買家聽了,心理難免會疑惑,一個資深教授月入已算高薪,以教授身份那麼清高,有必要自貶身價,抛頭露面來擺攤嗎?然而他早已準備好說詞,主動表示他來擺攤不是為了生活,只是來結交收藏界朋友,並將祖先文物分享同好。老實講他臉長的蠻像滿人,平日又穿了一身唐裝,很有文藝氣息,加上口若懸河,又具有骨董專業知識。我從未懷疑過其說詞,一般同好也未存疑。


 


           但日久就漸漸露出破綻,其所擺文物開始出現開門新仿品,他跟買家稱下週要出國旅遊不來擺,不過卻有同行暴料,曾在大陸骨董市場遇到他在進貨,也見過他去大陸專門從事仿古的市場。於是有同好透過各種管道到台南縣市去打聽,是否有此號教授?結果回報所有台南縣市大學均查無此教授,不過打聽到此先生本業是從事室內設計工作,有可能因此專長,而擔任某一大學社團的指導老師,他就自稱大學教授了。


 


          他在玉市本就是具爭議性人物,同行當然持負面,但收藏的買家卻有兩極化看法。少數常找他買的,認為東西好,又比行情便宜很多;眼力較佳的則認為根本不值得停留去看,因為都是高級仿品。我個人則認為,他賣的有真也有仿,但仿的賣的價格,比真的行情便宜很多,卻比新品貴了很多。而真又好的文物較少,但開價卻明顯比仿品高了很多,且不會比市面行情低,甚至其價格很硬,堅持不二價,連還個九折都不賣,還價會不高興。可見他本人是識貨,是看得懂。


 


          本來他每週都會固定在同一地點擺攤,終於在四、五年前突然在玉市消失蹤影,據同行傳說,因陸續賣了一批貨出了問題,買家出動了黑白兩道找他,於是這幾年前就消聲匿跡,不曾在玉市出現了。


      


          前年年初在網拍發現一賣家,其上拍的文物,因照片拍的甚具水準,而且其說明也很專業,深深吸引喜愛雜項二十餘年的我,每次上網常去其賣場瀏覽。但骨董鑒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無異緣木求魚。其經營初期所訂的底價都不低,且其評價還低,所以一直不敢冒險貿然下手,但始終在留意觀察。


 


          後來其改採取一元起標方式,成交量才直線上升,其貨源似乎源源不絕,向文物界的同好打聽,都不知此號人物。不過,上網瀏覽過其賣場文物的同好,均稱讚其為網拍中級數較高的賣家。其上拍初期由照片看,似乎都是開門貨,所以均能拍得高價,網拍生意也漸漸興隆,不到兩年就成交兩百多件,其中有不少高價文物,這在網拍相當不易。


 


         但後來貨色就不再齊全,也有不開門的穿插在內。終於在去年五月出現第一個負評,買家買到的竹雕,以衛生紙包裹放在錦盒裏,幾天後竹雕嚴重退色,包在旁邊的衛生紙嚴重染色,請教專家為新品作色,要求退貨。此買家跟他已買30餘件,花了百余萬,應是其主顧客,按理說應立即抱歉退款才是,不料此賣家堅持不退不換,且出言不遜,還嗆聲此事他站的住腳,不怕被告法庭解決。於是買家忍不下這口氣,向當地地檢署提詐欺罪告訴成案,當他接到地檢署通知書,才知道踢到鐵板,趕緊電話向買家求饒,希望私下和解,但因詐欺罪屬公訴罪,受害人無法撤回告訴。後來其開門高檔文物也因有爭議負評,買家裹足不前而流標,最後結束賣場。


 


         此事係因買家瀏覽到我的部落格,聊起他在網拍遇到的不愉快經過,才知道此拍賣賣家原來就是在玉市消聲匿跡多年的教授,沒想到他在網拍中的身份及故事還是非常精彩。改稱台南世家子弟,從小在祖父收藏骨董環境耳濡目染中長大,家中骨董文物經三代收藏,藏滿老院落,身份仍是大學教授,不過更明確是台南藝術大學教授。讓此大買家始終深信不疑,有次千里迢迢從北部,熱情地殺到台南,想登此世家院落之門一窺堂奧,沒想到電話中,他以老母臥病在家為由不便婉拒,結果約在一家餐廳草草結束飯局,事後回想是教授牛吹得太大怕穿幫,當然不能讓其上門,原來是早已有跡可尋。


 


          祝福他此案件能安全過關全身而退,希望他記取教訓,本份的作生意,不需要再靠故事營生。也希望收藏同好要用眼去買,不要用耳朵去買,更不要再輕易聽信賣家美麗的謊言。買了文物後,不要怕被別人知道,一定要找客觀學有專長的同好一起研究,才不會關在自己的象牙塔中,買了一屋子假骨董還不知。


 


    這十幾年來在玉市,我到其攤位看的多,買的較少,大概只有十來件吧!比較精的只有此件王梅鄰款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這是五年多前在其攤位上看到,詳加檢視:


1. 看其色皮是褐黃色為清中晚期色澤。


2.看其雕工風格,人物表情傳神,姿態自然,衣服皺摺流暢,松樹、竹林、雲朵及岩壁山石,均佈局妥帖,刀法之嫻熟


看其雕工功力有名家風格。


3.再以放大鏡檢視其斷面,其竹絲的點狀有明顯突出但還未破裂,根據個人獨到的竹雕經驗判斷---這是清中晚期---乾隆晚期至嘉慶年間竹雕的特徵。


4.看其落款行楷字體及風格,有王梅鄰傳世標準款風格。


    


          詢問價格,不算便宜也不算太貴,約我一個月薪水,因我當時還沒有收到王梅鄰的竹雕作品,有意收藏,跟他表示此件有外加透明干漆保護,所以無法再把玩讓其更色皮加深、包漿更濃,所以一般竹雕買家比較不喜歡上了透明干漆竹雕。不料他臉色就變臭臉,表示不懂就不要亂講,這種上透明干漆方式,可以防止蛀蟲及濕度變化造成筆筒開裂,比較花工夫,所以比較少見。還嗆聲說---現在不買等一下幼稚園老闆來就輪不到你買了。仔細看此筆筒雕工細緻傳神,極可能是王梅鄰的作品,而王梅鄰的竹雕作品我正缺少,最後改採哀兵姿態,表示自己是薪水階級,希望價格能再酌減些,結果只象徵性減了2000元,最後狠心下手納入收藏。


 


    


         回來拿出所有有關竹雕書籍,找到王梅鄰竹雕作品比對,整體評估:


1.王梅鄰竹雕筆筒除了陰刻詩文作品外,以陷地高浮雕山水人物為主,一般以小筆筒即詩筒較多,此筆筒為中型大小已較少見。


2.整體風格有符合王梅鄰雕刻風格,比對款式符合眾多傳世標準款符合,由整體雕工及落款風格,為王梅鄰作品是極大可能。


3.只可惜上了透明干漆,雖然可以防止蛀蟲及濕度變化造成筆筒開裂,但因有透明干漆隔絕,所以無法再把玩讓其更色皮加深、包漿更濃,所以一般竹雕買家比較不喜歡上了透明干漆竹雕。但這已經是事實,只能接受,絕不可以用溶劑將透明干漆洗掉,因為若冒然將隔絕的透明干漆洗掉,將呈現出完全未受風化的皮殼及顏色,就像新品剛雕刻的顏色一樣,沒有任何古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