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鐵斑黑釉索耳乳足小爐


 











 

















 



 




 




 


 


 


 


祭紅虎眼耳乳足爐







 








 










 




 









 



兩件瓷爐(河南鐵斑黑釉索耳乳足小爐及祭紅虎眼耳乳足爐)的收藏經歷


 


        台中骨董業者x,原在花蓮開採玫瑰石賺到錢,而開始收骨董,二十幾年前眼見當時台灣經濟蓬勃發展,股市房地產熱絡,骨董藝術品收藏風氣大盛,於是回到台中在美術館大門前附近開了骨董店,主要經營古陶瓷,當時股市房地產熱絡,骨董市場暴發戶太多了,貨進來馬上被搶光。在台中地區就屬他及x首開風氣大張旗鼓正式開骨董店買賣,x走的是高檔裝潢路線,異於傳統的現代化骨董店,其現代化裝潢---挑高空曠空間、地上鋪著地毯、在幾盞珠寶燈照射下,寬敞簡潔的櫥窗裡只陳列著幾件文物,還請了女店員負責泡咖啡招待來客,其氣勢排場不輸現在的骨董名店。但x賣場是走傳統路線,一般店面兩邊貼壁落地櫥櫃擺滿各式各樣文物,他從不親自到跑大陸進貨,也不見他到台北進貨,他的貨都是熟悉或聞風而來的骨董單幫客主動帶來逗售的。他生意好常進貨,貨源充足不同年代的各式各樣古陶瓷都有,有普通價位的,也敢進高價文物,符合不同需求類型的同好,加上他為人豪爽,能說善道,在一二十年前景氣狀況好時,他的店經常門庭若市、高朋滿座。我早期主要收藏項目為清三代的文房小品瓷器不部分在西x買,但x店裡常有進一些稀奇古怪的古陶瓷,因此到台中文物之旅一定去他那裡。


 


        不過好景不常,聽說他賭性堅強輸了上千萬,不得不打不把黃金店面賣掉還賭債,後來搬到文化中心附近巷弄裡租了一間一樓住家兼做骨董店,當時台灣景氣已走下坡,又在小巷弄裡,再加上其個人經濟狀況已不容像以往的豪氣大量進貨,因此去了幾趟始終沒有看到可看性文物,甚至不開門東西越來越多,充斥整個房間,到後期要找到一件中等級老件都有難度,乾脆不去了,如今已有十幾年不曾上門,後來聽說又搬到彰南路上,不過還是提不起勁前往。


 


        這兩件瓷爐是在二十年前,他在美術館大門前時代所看到,當時到台中市就常去其店看貨,不過因對高古陶瓷較沒興趣,純欣賞多很少光顧,不過他很健談,我去打擾大多數沒有買,也覺得不好意思,於是每次前去時總會也帶幾件最近收藏共同欣賞研究。有次就帶了ㄧ件向西x買的清中期象牙高浮雕十八羅漢圖臂擱前去現寶,他看了非常中意,說雕工細緻傳神,是開門的乾隆工細緻風格,而且還有清代原裝收藏木盒,


他認為有藏家會對味定有生意可做,要求讓給他。此牙雕臂擱雖然雕工繁複細緻傳神年代又好,又符合我的文房收藏方向,但保養不佳,造成臂擱彎曲,使得內部浮雕樹幹及房屋樓閣柱子部分有斷裂空隙情況,再加上可能長期在外陳列,造成灰塵污垢堆積在浮雕死角上,試用了各種方法都無法清除,非常礙眼。有意趁機脫手,再找品相更好的,經一翻議價,以當初購買價現賺7萬成交開票。


 


         後來他才表示最近進了一件宋代天目褐斑瓷爐,雖是高古貨,但很小巧,應會感興趣。打開錦盒拿出一看,果然造型小巧可愛,索耳乳足,在全器烏黑寶光中點綴著點點褐斑煞是好看,如不上手及事先講是瓷爐,定會誤認是銅爐材質,極像宣德點金銅爐。因對平日對高古陶瓷較沒興趣,所以對高古陶瓷知識較缺乏,問其如何判斷是宋代天目?他表示此索耳就是宋代北方陶窯特別裝飾,乳足瓷爐是典型宋代瓷爐造型,天目褐斑是宋代北方陶窯釉色,胎土結實露胎帶黃也是宋代北方窯特徵,講得投頭是道,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以基本陶瓷知識判斷絕對是老的不會是新仿品,因釉面散發出柔和寶光,沒有新品的賊光。露胎帶黃,上手土質較沉,敲擊聲結實,不像所熟悉的景德鎮及南方胎土。一問價位,竟然比清三代小品文房官窯瓷器還高,但看到造型及釉色就非常喜愛,再加上剛進了一大筆帳,手頭很寬裕,於是議價後以約兩個多月薪水成交。回家找出古陶瓷書籍閱讀,發現其正確名稱應為鐵斑黑釉,河南黑釉有此類似品種,其胎土也是帶黃,但還是不敢確認。此鐵斑黑釉瓷爐曾拿出去給瓷器同好鑑賞,見者都對造型及釉色大加讚賞,但對於是否宋代黑釉存疑?有一同好甚至於認為是乾隆時期以瓷器仿宣德點金銅爐製品。其真實身份還有待對古陶瓷有研究的同好,不吝指點迷津!


 


        另外一件祭紅虎眼耳乳足爐則是在 一兩 個月後,我再度前去,問他上次那件清中期象牙高浮雕十八羅漢圖臂擱是否脫手?他表示已由一藏家收去,問賣了多少,他一轉手就賺了9萬。他再從保險箱拿出來一件剛進的瓷爐,當拿出錦盒就讓人驚豔,散發出暗紅色寶光,造型典雅,氣勢渾厚,釉質溫潤,全器約直徑22公分。問其什麼年代?他買上找出明代瓷器鑑定書來佐證,表示造型是明代永樂虎眼耳乳足爐典型造型,祭紅色調較暗像雞血紅也與清代明顯不同,雖然無款,還是能斷為永樂祭紅,問其價位,令人瞠目結舌,竟開價要近一年薪水,我對明瓷根本沒下功夫,當然不買。


 


           回家找出陶瓷鑑定名家耿寶昌先生所著---明清瓷器鑑定---明代瓷器部分,就永樂瓷器鑑定部分詳加研讀,書上記載---


1.明永樂(祭紅)銅紅釉特徵---釉面均勻瑩潤,透亮鮮豔,如初凝的雞血,釉面通體有細開片現象。


2.另永樂時期注意濤淘煉瓷土,胎土胎質細膩潤滑,胎色潔白。3.圓器中的撇口器口沿,以手拭之有鋒利感,而後仿器口沿多圓潤,不見稜角。這種器口特點,是斷定年代及區分真假的主要依據之一。


實物第一、二點似乎蠻符合,第三點當時還不知道有此特徵,仍待驗證。


 


         但其要價如此高,如是永樂祭紅真品當然中寶,但如清代製品就嫌太貴了,以如此高價,看得懂明瓷的藏家又極少,一時之間不可輕易賣得掉,而且此件他剛進貨不久,當然是先高價試試,若一段時日賣不掉,一定看破大幅調降,於是以靜制動,平日不主動提起此爐。不到半年他終於主動提起是否對此爐有興趣,價格方面因同批貨已賣得差不多回本了,東西如果喜歡價格可以再談。於是要其再拿出來,詳細驗證書上三項特徵都符合。問要何價?為原開價的一半,我表示此件要是開門永樂祭紅真品,以當初的開價早被行家買走了,那裡輪得到半年後半價賣我,我只可以接受清三代無款民窯稍為高的價位收藏,於是再下殺了三萬成交。


 


          個人認為此爐是老件,除了由釉面散發出柔和瑩潤寶光判斷外,另外就是由所附上面紫檀原配老爐蓋判斷,此紫檀爐蓋紋飾及風化情況為入清百年以上,其外徑大小及配合爐耳不規則缺口均與瓷爐緊密,而且其缺口邊緣皮殼一致應為原配,所以此瓷爐也最少為清代製品,清末是沒有此等銅紅釉燒製技術,若為是清三代製品則雖沒中寶,但也是不賠,算是物恰其值。但我心想的是要永樂祭紅真品,但到底是與否?到現在我無法確認。因此爐體積太大,無法隨身帶給古瓷同好共同鑑賞,何況我也認為在認識的同好中,看得懂清瓷不少,但是就是沒有人能看得懂明代瓷器,所以此爐只有孤芳自賞,購買後深鎖庫房內,到目前都還沒有任何同好見過,就連老婆在我取出拍攝照片時才看到,還問我到底是什麼時候買進的,怎麼以前都沒看過?


 


 


 


 


  紅釉創於元代而成熟于明朝,永樂時紅釉即有“鮮紅為寶”之譽,宣德紅釉更負盛名,列為皇室祭器品種。宣德紅釉色澤品種較多,鮮紅亮豔者稱寶石紅,與永樂鮮紅相近。色深者稱牛血紅。宣德紅釉釉面有“桔皮紋”,釉中氣泡大小不一。按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著名學者張福康研究員的觀察結論,明永、宣祭紅種釉釉中氣泡周圍有紅圈,而清代祭紅種釉釉中氣泡周圍沒有紅圈。口沿紅釉在燒制過程中向內外兩邊流淌退縮,露出一圈整齊如中藥燈草寬度的潔白胎色,稱“燈草口”,這是永宣紅釉器的特徵。清代色釉器之“燈草口”多為用白釉加添,自然燒成者珍貴異常。正德後紅釉燒制技術失傳,嘉靖朝祭祀大典無奈以低溫礬紅釉代之。中斷100多年後,至清康熙才再度燒成,遂成名品,故康、雍二朝多有仿宣紅釉精品。


  在近代可用儀錶對窯溫進行精准的測量與控制技術出現以前,古代瓷器都用柴窯燒制,對窯溫的測量與控制完全由燒窯人員中專門負責火候的“把樁師傅”來掌握和決定。由於全憑經驗辦事,加之窯內氣氛受外界氣溫、氣壓、濕度以及窯爐構造、器物擺放位置、火力均勻與否等多方面因素制約,要想非常成功地燒制好每一爐瓷器很不容易,燒窯失敗是經常發生的,景德鎮及周圍的窯址地下埋藏的無數瓷片和地上堆積如山的廢瓷垃圾就是明證。普通白瓷、青瓷和青花瓷尚且如此,紅釉瓷就更不必說了。


   紅釉器難燒,主要因為它用銅作為呈色劑,而銅在高溫下的分解和銅粒子在釉下顯示紅色,對窯內氣氛十分敏感而且要求嚴格。溫度低了呈色不好,溫度稍過就會發生“燒飛”現象;還原焰氣氛中釉色變紅,窯內空氣稍多就會氧化變綠。由於燒紅釉器投入高、風險大,因此景德鎮古諺語中即有“要得窮,燒祭紅”之說。


   但由於紅釉器色彩美麗,在崇尚紅色、“以紅為吉”的中國,紅釉器不但位列國家祭器之首,而且成為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嫁娶結婚必備的陳設和嫁妝品,因此紅釉器雖然成品率低,成本高,但官、民窯燒造者絡繹不絕。至於為什麼自明嘉靖時期到清康熙早期,中間100多年紅釉器斷燒?這是一個應當深入探討的課題。


   因為紅釉既然能在14世紀的元代創燒成功,在15世紀初的明永樂年間已經掌握了十分熟練的燒制技術,那麼是什麼原因在16世紀的嘉靖朝突然技術失傳,連官窯都燒不出來,有關大臣無奈上書嘉靖皇帝,請求在國祭大典中以低溫礬紅釉器代之呢?工藝技術突然在歷史發展和承傳的軌跡中中斷,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清代康熙朝又燒制成功紅釉器,而且品種漸多,“祭紅”、“郎窯紅”、“豇豆紅”等不一而足。繼康熙之後的雍、乾二朝,制瓷業繼續發展提高,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清三代瓷器”。


 


 


本文來自: trade.findart.com.c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