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萬曆款五彩開光文人雅集圖花鐘
斜視觀察彩料畫面表面反光,有五光十色光暈的蛤蜊光,這種光暈是歷經湮遠的年代而自然形成的特徵,”蛤蜊光”是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由於長期與空氣中的氧結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此光暈特徵是判斷釉上彩繪瓷器新舊重要依據,這是無論怎樣高妙的人為作舊都無法企及的。
萬曆款五彩龍紋迷你印泥盒
兩件萬曆款瓷器的收藏經歷
20幾年我剛入門遇到的業者”西裝x”,主要經營清代瓷器,他作風強勢,一向表明貨物出門,概不負責,不退不換。無奈當時是賣方市場,股市房地產熱絡,骨董市場暴發戶太多了,貨進來馬上被搶光。而且中部骨董界就屬他貨源充足,他是少數敢進高價文物。還記得當時每逢週四,機場海關每週一次,請博物館專家鑑定骨董商帶進來文物的新舊,百年以上就免稅放行,若是不滿百年就要上稅才能放行。所以他固定每週四要北上到鑑定現場去提貨或跟同行進貨。而這天晚上他的客廳一定是來客大爆滿,在等候他搭乘計程車進貨回來,當行李箱一打開,大家紛紛去搶拿裡面包裝好的骨董,打開若是自己有意的,就不敢離手,因為一放手,就可能被其他人買走。
但不久收藏及同行的老顧客就因此被他得罪,一個個離他而去,我也在後來因一件文物購買時事先他表示可隨時退,結果卻不退糾紛,與之斷絕來往。後來台灣景氣開始衰退,其生意蕭條,近年來搬到骨董民藝店聚集的彰南路,不過仍門可羅雀,可說自己造業自己承擔吧!
在民國70年代清三代瓷器是市場主流,他貨源充足,是少數敢進高價文物,而我早期主要收藏項目為清三代的文房小品瓷器,所以每週四晚上必到其客廳等待他領貨回來,當年是他文房小品瓷器主顧,買了不少件,雖是小品單價可不低,每件進價最少是 一兩 個月薪水以上,因此早年上班收入可說都入了其口袋,常寅吃卯糧。
第一件萬曆款五彩人物圖花鐘,是十幾年前由台北所帶回,當時詳加檢視,雖然口沿落的是大明萬曆年製,但個人覺得各方面都太細緻了,應該不是萬曆時期的製品。
1.造型:此花鐘造型規整,端莊穩重,線條修長優美,萬曆雖有花鐘造型,但顯得較矮胖。
2.胎土: 此花鐘質地堅白細潤,與萬曆時期普遍瓷土淘煉不精,露胎有火石紅,器物胎體厚重不符合。
3.器足: 此花鐘為細砂底,旋削平整,而萬曆時期常見大器多粗砂底,及可見明顯的放射狀跳刀痕不同。
4.釉面: 此花鐘釉色帶鴨蛋殼青白色,釉面平鏡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與萬曆時期釉面多青色,釉質稀薄有異。
5.紋飾: 此花鐘全器裝飾紋飾繪工細緻工整,四面開光文人人物畫工生動傳神,與萬曆時期繪畫技巧幼稚,圖案不規,所畫人物比例失調,不是上半身過大,就是下半身過大特徵不符。
6.色彩: 此花鐘雖帶有明代五彩的色調,斜視觀察彩料畫面表面反光,有五光十色光暈的蛤蜊光,這種光暈是歷經湮遠的年代而自然形成的特徵,”蛤蜊光”是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由於長期與空氣中的氧結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此光暈特徵是判斷釉上彩繪瓷器新舊重要依據,這是無論怎樣高妙的人為作舊都無法企及的。但其中青花過於濃艷,與萬曆時期青花色調較為晦暗或清淡不同。
7.款識:為六字一橫行款,字體工整,青花色調翠藍,與萬曆時期青花色調較為晦暗或清淡不同。
綜合各項研判,此花鐘造型過於規整優美,胎土過於堅白細潤,為細砂底且旋削太平整,釉面太平滑厚潤,繪工過於細緻流暢,青花色調太翠藍,所以不可能是所落萬曆時期所能製作。若不看款式,對明清瓷器稍有認識玩家,定會斷為清康熙製品。歷代以來改朝換代,本朝工匠以前朝所留下來釉料,延續生產前朝類似器物,甚至不落本朝年代,而落前朝款式,此在瓷器史上司空見慣,當時仿製目的也不在以當骨董騙人,可能是為緬懷前朝思古幽情!時至今日,也不把它當仿製品,仍具骨董收藏價值,不過其價值仍是其真正製作年代來論,而非以其寄託款年代。問其年代及價位,宣稱萬曆到代,雖未開到萬曆官窯行情,但比其實際年代康熙民窯行情高很多,他可能是抱著先開高價試賣看看。
但經過了兩三個月,此件五彩人物圖花鐘仍然躺在其櫥櫃內未售出,於是他私下表示此批進的貨已賣得差不多,只剩這件高價瓷器尚未售出,若喜歡他願虧本賣,問其新開價降為當初半價。我判斷應該是其潛在買家都已看過,但都知道不是萬曆製品,而是康熙年代,所以一聽其所開高價,就不想再談了。我覺得此新價已符合其實際年代康熙民窯五彩行情了,但一時之間仍沒有那麼多多餘現金買,於是告知他我會慎重考慮。
剛好當時熟識的開設”大X文藝館”黃太太曾表示,其熟客---某建築商太太熱衷收藏鼻煙壺,她在找高檔鼻煙壺,看我是否要釋出幾件?於是挑選了四件早期陸續向老前輩所購得鼻煙壺,當初這都是老前輩和我的一軍,但陸續又收到類似材質,且雕工更好的,所以就成了二軍,若變現還可賺點錢就可以考慮脫手了,於是送了過去,言明當初進價加一成,當天對方看了很滿意馬上成交,於是就前去拿即期支票立即到銀行領取20萬現金,再趕往”西裝x”處,殺價後動用部分現金成交,把五彩人物圖花鐘抱回來。
第二件萬曆款五彩龍紋迷你印泥盒,也是十幾年前他由台北所帶回,當時詳加檢視,雖然底款落的是大明萬曆年製,但個人覺得各方面都太細緻了,應該不是萬曆時期的製品,而是康熙年代的萬曆寄託款。雖然小巧可愛,但萬曆不到代,而且其開價太高為一個半月薪水,所以就不考慮了。不料過了幾年,卻在”花x林”處再度看到,問其來歷,為藏家帶來交流的,一問價格為當初三折價,認為已符合其實際年代康熙民窯五彩行情,於是就收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