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梅鄰款竹刻花卉詩文小臂擱




 


上端斷面


 



 


局部特寫


 



 


 



 




 


竹節內面橫隔膜之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局部特寫




 


 


 


 


上端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局部特寫












翻拍歷史博物館出版---明清竹雕精選---竹雕月季花圖詩筒圖片





 


下載網路- 竹雕花卉臂擱(13.0CM)-


廣東益誠拍賣行2012-01-8成交價¥57,500




一件清嘉道王梅鄰款竹刻花卉圖短臂擱的收藏經歷


 


           以往收藏文物都是來自骨董店、玉市及藏家等現貨市場,近年來退休後,才開始學習電腦,上網接觸網拍市場,發現網拍特性無遠弗界,沒有時間及空間限制,買賣雙方交易可以不出門,就在家裡一手搞定,比實體店面實在方便。但網路有照片解像力不足、未拍攝到全部及重點部位放大和螢幕色差等限制。骨董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無異緣木求魚。所以在網拍購買文物要小心謹慎,若沒有十足把握,有任何一點疑問都寧可放棄。


   


           對於骨董網拍一窩蜂出現一些(xx的收藏)的賣家,都自稱晚輩為其長輩處理收藏。其拍品良莠不齊,均以一元或低價起標,標多少賣多少為號召。重點是有的明明是專業的骨董商,卻假冒晚輩身份,明明看得懂卻騙買家看不懂,暗中還加以護盤,作穩賺不賠生意。我常觀察某些較高檔文物的拍賣過程,若是您沒有加入競標,其結標價格往往比行情低甚多,讓您覺得不標很可惜,但事隔多日去找賣家評價,卻找不到。若您當時心動下標,卻發現永遠追不到,比您預定的價位高甚多,甚至高過現貨行情,這就是有人在護盤。以往業者對買斷文物加以護盤避免虧本,是可以理解的,現在發展出另一模式則是,藏家委託網拍業者寄賣,拍出由業者收取手續費,低價起標,不想虧本的藏家要自行護盤。


     


          如果賣方真的是不懂骨董的晚輩,又沒有護盤情形,那麼買賣雙方互賭,買方願賭服輸,賭輸自認倒楣,還算公平,偶而還能撿到便宜。但若明明是專業的骨董商,卻假冒晚輩身份,明明看得懂卻騙買家看不懂,又不能退換,暗中還加以護盤,對買家是絕對不利,絕不可能買到物超所值的東西,應列為拒絕往來戶。倒是少數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其中部分夠水準拍品,是由藏家委託寄賣,若沒有護盤情形,偶而能標得物超所值文物,至於有沒有護盤,則要仔細觀察,若追到預定的出價極限,一定要斷然放棄停止追高。


 


          對於網拍低價起標的賣場,我甚少參與下標,因為如發現是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還要等候漫長的時間結標,而好不容易等到結標前一刻才是行家決勝的關鍵點,多少能買到充滿未知數,到底是行家競標,還是護盤當時是很難判斷出來。除了幾個極少數風評不錯賣場,僅限於經判斷為純粹業餘賣家,或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我偶有會下標外,其他低價起標的賣場則敬謝不敏,在網拍市場有時的確可以物超所值的價位買到還可以的等級文物,但若要撿漏,以低價位能購得高等級文物的經歷,是鳳毛麟角。


 


           倒是在藏家早期所收藏釋出的賣場,或真正長輩所留下舊藏中,曾收到幾件,都是賣方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經瀏覽到覺得文物等級不錯,要價合理比現貨市場便宜,透過一翻議價,及獲得鑑賞期後才成交。


 


          此件王梅鄰款竹刻花卉圖短臂擱是一年前,在與購得明代竹透雕雙螭紋香筒同一賣家網拍賣場中瀏覽到,因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再加上拍攝不清楚,根本無法分辨雕工新舊與真假,但依稀與歷史博物館曾展出並出版明清竹雕精選圖錄---75頁,一件王梅鄰小筆筒,其詩文.款式及花卉構圖與臂擱相同。此臂擱標題是標明是名家王梅鄰作品,但其長度甚短,懷疑是否為老筆筒破裂後所改件?比對圖錄其落款及印款風格符合。因小件且陰刻較簡單作品,所開價位元若是以非名家入清臂擱原件應算物恰其值;但若僅是非名家入清筆筒所改件成臂擱,則為殘件沒有收藏價值;如係王梅鄰真品筆筒所改件成臂擱,則屬殘件還有當名家樣品比對價值,但因陰刻小品,只能算物恰其值;當然最佳情況就是王梅鄰真品原件臂擱,就能物超所值。於是在第一時間透過問與答瞭解此筆筒來歷,賣家表示是早期所收藏,因要價不高,就收藏下來,其本身對竹木雕年代及真假,也沒有深入研究。對於其長度甚短,質疑是否為老筆筒破裂後所改件?賣家並不否認有此可能,才定出此較低價位,於是經議價以八折含運價提前結標。


        


          匯款後翌日就收到此竹刻花卉圖臂擱,一打開檢視雕工及落款及外表風化情況,年代應是清中晚期,但是否王梅鄰真品? 及是否為老筆筒破裂後所改件?還待考證。


 


          這件小臂擱長度皆甚短,分別為11.5公分,與一般常見臂擱長度25公分左右,相差甚多。我收藏竹雕20餘年來,從未見過如此短的臂擱現品,亦未在圖錄上瀏覽過。


    


          倒是常在現貨市場見到20公分以下的竹片,寬度較小,兩側邊緣有內凹溝槽,雕刻圖案大部分為日本風格,少數山水圖案類似中國風格,有落款則為某人。要價比中國臂擱低甚多,問賣家其來歷,有的仍堅稱是清代臂擱;較誠實的則表示是日本臂擱,但原本就較短。初期信以為真,還曾以高價購買過,後來才知道此物並不是文房用的臂擱,而是日本茶道用品,其名稱為茶則,用途是將茶葉置於凹面上以觀察茶葉用。但我收藏的這件小臂擱卻比茶則更短,雕刻圖案是傳統中國竹雕風格,落款則是清代竹雕名家。見過此件小臂擱的同好,大部分一看其長度剛好與小筆筒高度接近,會直覺認定是老筆筒破裂後所改件而成,應是殘件,沒有收藏價值。這件來自台南的原藏家,雖明知落款為名家,雕工亦不錯,可能此原因,而始終被同好打槍,認定是老筆筒破裂後所改件而成,應是殘件,沒有收藏價值,所以要價並不高,因此就落入我的手中。


 


          梅鄰款竹刻花卉詩文小臂擱經我詳細檢視,並逐項予以分析判斷:


1.由臂擱表面色澤棕黃,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但以放大鏡觀看竹肉中如魚卵子還不明顯,判斷年代尚未到清中期,應在較晚嘉道,此與王梅鄰活動年代相符。


2.由詩文及花卉雕工流暢,有名家功力,與王梅鄰風格符合,其落款與標準款式一致。


3.所陰刻詩文.款式及花卉部位,其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雕刻年代與竹件製作同。


4.臂擱背面及兩側切邊面,與正面風化顏色皮殼一致,竹節內面橫隔膜之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符合同年代切製,非後來所改件。


5.臂擱竹節部分在上,而筆筒竹節在下,故絕非老筆筒破裂後所改件。


6.歷史博物館曾展出並出版明清竹雕精選圖錄---75頁,有一王梅鄰小筆筒,其詩文.款式及花卉構圖與臂擱相同,但詩文、款式是在筆筒另一面。此臂擱詩文.款式是在花卉上方,可見原先雕刻構圖就是臂擱。


          由以上綜合判斷此小臂擱為原件,非老筆筒破裂後所改件,其製作年代在清中晚期,雕工陰刻詩文及花卉流暢有名家格,應為王梅鄰真品。


           不過,以王梅鄰當時已是名家,要找一較大竹片雕臂擱,應輕而易舉,為何找這疑似筆筒破裂所改件竹片?而且還留竹節,兩側切邊面並不修工整,實在令人費解!


          可能隨意之作,將身邊隨手可得的報廢素面小筆筒切片,當遊戲之作,加以雕刻,隨手賞玩或當隨身攜帶備用之小臂擱。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臆測,沒有任何資料可查考,就教方家。


 


 


 


王梅鄰生平


          金元鈺撰《竹人錄》書中有關王玘、王梅鄰生平及技藝之記載:


玘,字席珍,號春江,謂韶孫,存素子,豐貌脩髯,年七十餘不資扶。老居城西老屋,庭前遍植名花異卉,暇日過從煨芋燒筍。摭談中吳軼事舊聞,胸絕塵坌言霏玉屑,晉人揮塵風流於是乎在。工刻花卉,尤擅折枝蘭,清微澹遠,雖一花片葉,對之時覺竟體芬芳。蘭為香祖,非襟期灑落者,孰能傳其高致,王翁清標絕俗,靜觀物態結契於冥漠,故心手相符若此,殆陳仲美、鄭所南之流亞與。從子梅鄰,字茂林,工刻小楷。


 


          王恒,字梅鄰、楳鄰、仲文、茂林,號梅鄰山人,王玘之姪,生卒年不詳,


 


          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嘉慶至清道光(1796–1850)年間前後。出生於竹雕刻世家,竹雕刻多以「梅鄰」題款。


 


  


         從王恒傳世作品分析:竹雕刻作品以筆筒為主,擅長以淺浮雕雕刻山水圖,工於陰刻小楷,也偶作陰刻山水圖與「陷地陽文」雕刻蔬菜花卉等紋飾。王梅鄰,題材多取山水人物,雕刻風格早期主要是繼承了周顥的雕刻風格。到了晚期例如作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竹雕〈風雨歸舟〉筆筒」作品中,開始呈現融入周顥與吳之璠等多種技法,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王恒善用陰刻技法,王恒除善於陰刻山水人物題材之外,更以善刻書法著稱,如行楷陰刻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文之「竹刻行楷〈春夜宴桃李園序〉筆筒」、行楷陰刻周敦頤〈愛蓮說〉文之「竹刻行楷〈愛蓮說〉筆筒」等均是,陰刻字體以行書與楷書較為多見,書法力厚雄勁,端莊中不失秀媚之氣。


 


          王恒常將其所擅長陷地浮雕山水與陰刻小楷字體技法,集中體現於同一件作品之中,如「竹雕〈秋聲賦〉筆筒」、「竹雕隴上歸來圖筆筒」等,均為一面浮雕山水人物,另一面陰刻行楷書法,因此有了圖文並茂、詩書畫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效果。


 


           王恒也擅長嘉定派地區傳承,盛極一時的陷地陽文雕刻技法,作品題材以取蔬菜花卉為主,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即藏有:梅鄰款陷地陽文雕刻「竹雕白菜臂擱」與「竹雕折枝芙蓉花筆筒」。


 


            識多為陰刻行書款,尤其是紀年款,提供了王恒的姓名、字號、生活年代與藝術風格的演變,更多詳實的資料,可以彌補文獻資料記述不足的缺憾。


 


 


此文引用好友 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