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時其吉)大生款竹雕山水圖筆筒




 





 


 




 






 


翻拍歷史博物館出版-明清竹雕精選-竹雕山水樓閣臂擱



 



一件清嘉慶(時其吉)大生款竹雕山水圖筆筒的收藏經歷


 


         我這老手近二十年來每週六都會去玉市閒逛,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收藏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很多來自玉市。


 


         在二十幾年前還未開放大陸探親,當時台灣經濟已蓬勃發展,股市房地產熱絡,台灣錢淹腳踝,骨董藝術品收藏風氣開使興盛,大陸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項及價格。不過大部分為古民藝,及等級較低骨董,偶而才有中上等級文物。


 


         回想當年,大夥同好約在淩晨4點多,共乘轎車由中部出發,遠征臺北,到達光華玉市天剛亮,這時單幫客正由旅社到玉市開始擺攤,但現場已聚滿北部或由中南部趕來的早起的鳥在等候著,當包骨董的報紙一打開,馬上被就搶過看,若有意的就要先拿在手上,因為一放手,就可能被其他人買走了。


 


         目前玉市龍蛇雜處,好幾百攤位中,有老件的可說找不出幾攤。那到底還能否找到不錯的收藏品?我的答案是持肯定的。


 


          當初這些大陸單幫客有的賺到錢,大部分因再找老件已不易而收山當寓公了,少數仍作骨董的也早已轉型形開骨董店。如今擺攤已換人,不是當年那一批了,攤主更多元,有仍是大陸跑單幫,不過多數賣的全是假貨,要從其中找到一件老的都很難,一件號稱古玉卻要價僅幾百元,最多1-2千,但還是有人駐足,用放大鏡在詳細觀看,實在令人不解,什麼人玩什麼鳥吧!


   


          少數大陸跑單幫賣的是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低的骨董,偶而可以找到物超所值的普通級骨董,要從其中中寶找到精品,就甭想了!


 


          也有部分骨董店因臺灣景氣差,店面門可羅雀等無鳥,乾脆到玉市擺攤,不過所出貨,大部分是低價位,要出清的,除非熟客預約,才可能帶來精品,不過是不曝光,擺在行李箱中。


 


           另外也有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一定時間想脫手變現,不過也是一般等級,除非約下次帶更高檔來,才有東西看。


 


         1987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兩岸交流頻繁,許多台灣骨董業者及同好趁機直接到大陸找貨,從事跑單幫工作,本地單幫客銷貨管道,以骨董店為目標,貨進來後由北部至中部再到南部,初期地毯式拜訪找尋商機,瞭解各業者需求,作為下次到大陸找貨依據,到最後與骨董店業者建立了長期供需關係,後來十幾年前也有直接在玉市擺攤販售。近年來因臺灣不景氣,進貨無法在臺灣賣出,也同時帶臺灣收藏家放出的文物到大陸求售,但最近全球金融風暴,大陸股市、房地產狂跌,大陸骨董市場買氣也受影響,因此轉向回台求售。一般為收藏家所寄賣,偶爾有高檔貨,但因當初收藏價高,所以開價亦高。不過議價空間大,要看收藏賣方是否急需錢而定?此途徑是我收藏精品最重要管道。


 


          有不少老行家同好,對於我每週必到玉市,覺得不可思議,原因是他們都有去過,只有幾攤賣老的,且都是普通等級,並不值得收藏。原因是他們不是熟客,只能看到檯面上的東西,檯面下行李箱的精品是無緣見到。


 


          若您所花費交易額度夠多,攤主才會拿出來,讓您瞧瞧。如您是成了其主客,他會留意您的喜好,特地去找尋,找到後會電話告知收到何種文物,還會特地為您保留,讓您第一優先上手。


 


          目前玉市文物之旅,能找到物超所值的中上等級骨董已經是不錯的收穫,偶爾能看到藏家所釋出精品,但因當初收藏價高,所以開價亦高,經議價後能以比之前較便宜價位收到,也是划算,若要從玉市掏中寶以低價找到精品,就甭想了!我找到的幾件以低價購得雜項精品都是一二十年在早期玉市所尋獲。


 


 


         這件大生款竹雕山水圖筆筒也是早期約二十年前一大早在光華玉市購得,也是從另一個不認識的大陸單幫客攤位找到,陰刻淺浮雕山水圖,雕刻峰巒重疊林木幽深細緻流暢,露出褐色寶光,因其要價不高才幾千元,心想是否能找到此大生典故都是物超所值?因此就還價後成交。當時雖對竹雕文物有興趣,但兩岸三地有關竹雕書籍,只有一本兩冊香港藝術館1982年所出版的---中國竹雕藝術,而時其吉僅是嘉慶年間的中小名家,所以購買當時根本就不知道有大生這號人物。回家後拿出香港藝術館出版---中國竹雕藝術一書來查閱,才查到其資料,知道其生平。


 


         後來在2000年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所出版關善明著---虛心傲節明清竹刻史話一書第391頁,收錄一件竹雕劉海戲蟾圖筆筒,其落款大生刻筆法相同,陷地淺浮雕雕刻手法近似。另民國94年歷史博物館所出版---明清竹雕精選一書第133頁,收錄一件竹雕山水樓隔臂擱,落款大生刻及詩文筆法相同,以及圖案雕刻風格,遠山、溪石及樹木雕法如出一轍。


 


 


 


 


時其吉


         字大生。生卒年不詳,時鈺之子,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其活動年代約在清嘉慶(1796–1820)年間前後。能深刻善摹名勝山水圖,成一器非兩月不可,峰巒重疊林木幽深,得李成遺意。


 


 


 


時氏一門生平與活動情形


         清中期到清晚期,嘉定地區有時氏一門,數代從事竹雕刻事業,從其家族竹雕刻技藝的傳承與演變,可以略窺嘉定派竹雕刻工藝的演變。時氏家族從第一代習得竹刻技藝的時鈺與時學庭兄弟開始,將技藝傳給第二代的時其吉、時其祥、時其泰,第三代時澄之,第四代時汝鑑,第五代時以成,第六代時大經,第七代時湘華,為世代薪火相傳的竹雕刻世家。


 


         金元鈺(1807 前後)在《竹人錄》中有關時氏一族的記載:


鈺,字世賢,居城東,與兄學庭並好吟詠,昆季刻竹唱酬時軋軋不休,削竹講明刀法,頗能步武前人。子其吉,字大生;其祥,字天行,能深刻善摹名勝山水圖,成一器非兩月不可。學庭之子其泰,字賡颺;孫澄之,字志範,峰巒重疊林木幽深,得李鹹熙遺意。


 


         張雲棟於清同治十年(1871)在《竹人錄》〈附錄〉中有關時汝鑑、時以成、時大經之記載:


汝鑑,澄之子,字芳林,善陰陽文為人物花卉,工古篆八分書。以成,字炳南,澄之孫,芳林之子,承祖父風傳,工陰陽文山水,深淺合度雅俗共賞,其為花卉尤能出新意動人也。大經,炳南之次子也,字甫堂,其刻陰陽文山水,悉遵前人規矩,得清勁灑落之致,尤擅花果、酒杯、貼簧之屬,為插屏、聯對、珠盒、翎筒、圖章、都盛盤,及閨媛奩具始創貼簧,追前人所未及,楹、帖、琴、劍諸品,俱極工巧精雅,特創一格,後生可畏,時與張學海稱兩美雲。


 


        呂舜祥(1954 前後)撰《嘉定的竹刻》中有關時湘華記載:


時湘華,甫堂之子,亦能刻博古、籀篆、瓦當等。後病癱不能起床,高枕淺刻,自號臥遊。所刻多貼黃之類,小件浮雕如靈芝、臂閣等,間亦能在枕上雕刻,稱不俗。


    


時鈺,字世賢。生卒年不詳,時學庭之弟,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中期。


    


時學庭,生卒年不詳,時鈺之兄,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中期。


    


時其吉,字大生。生卒年不詳,時鈺之子,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其活動年代約在清嘉慶(1796–1820)年間前後。


    


時其祥,字天行。生卒年不詳,時鈺之子,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中期。


    


時其泰,字賡颺。生卒年不詳,時學庭之子,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中期。


    


時澄之,字志範,號清溪。生卒年不詳,時學庭之孫,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其活動年代約在清嘉慶(1796–1820)年間前後。


    


時汝鑑,字芳林。時澄之之子,生卒年不詳,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晚期。


    


時以成,字炳南。時澄之之孫,時汝鑑之子,生卒年不詳,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晚期。


    


時大經,字甫堂。時以成之次子,生卒年不詳,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同治(1862–1874)年間前後。


    


時湘華,號臥遊。時大經之子,生卒年不詳,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光緒宣統(1875–1911)年間前後。


 


     清光緒年間嘉定地區的竹刻店「文秀齋」,為時大經所創,其子時湘華繼續經營。清宣統二年(1910)「南洋第一次勸業會」辦理工商賽會,在「竹木部」類比賽,「文秀齋」榮獲兩江總督一等獎、江蘇巡撫一等獎等之殊榮。時湘華能刻博古、籀篆、瓦當等紋飾,晚年病癱不能起床,仍高枕淺刻,自號臥遊。時湘華作品多為竹黃器,但也做如浮雕靈芝臂擱等「小件」。


第一代的時鈺與時學庭兄弟,以傳承嘉定派的竹雕刻技藝為主。


第二代的時其吉、時其祥兄弟竹雕刻技藝以深刻技法為主,善於摹刻名勝山水圖,精雕細琢,製成一件作品非兩個月不可。第二代時其泰與第三代時澄之,則善於摹刻南宗風格宋代李成山水圖,從第二代開始竹雕刻技法與風格已受文人畫以刀代筆的影響。


第四代時汝鑑、第五代時以成與第六代時大經,擅作陰陽文山水,陰陽文山水就是運用陰刻搭配淺浮雕,來雕飾山水紋飾,常被用來表現南宗風格的竹雕刻技法。第六代時大經不但能製竹雕刻器物,更擅製竹黃器物,如插屏、聯對、珠盒、翎筒、圖章、盛放文房用具的盤子、婦女閨房用具等,能追前人所未及。


第七代時湘華竹雕作品圖樣,以當時盛行金石學的博古、籀篆、瓦當等紋飾來雕刻竹器,但更常製作竹黃器物。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